番外:原来可以這样(一) 作者:苍山月 苍山月:、、、、、、、、、 Ps:面对纷杂的信息输出,我們都是局中人,我們也都是局外人…… 關於书中的传播学,說起来最吸引人的并不是学问本身,而是這些学问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与我們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 而能够接近事件的本质与真相,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总结了大伙儿關於时事热点的一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体验派,完全沉浸在洞悉真理的快感之中。 典型的诸如,“以往很多不明白的,现在看得通透了。” “感谢老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一类是悲观派,焦虑不堪,对未来充满绝望。 诸如:“…越了解,越绝望。” “可惜书中不是现实。” 一类是好爽派。 诸如:“谁谁谁就是1450。” “一看就知道是某某在作祟。” 等等。 其实,以上這些所谓通透,都错了。 其实,掌握了一些本质的目的,并不是“它,原来是這样!”而是,“它,原来可以這样。” (如果你的身边有纸和笔,可以跟着齐磊一起画两幅图。) ——————(正文)—————— 董大校长心情很美丽。 今年北广招生人数再创新高,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北广也愿意選擇北广。几個主要学科在国际上,无论是排名,還是知名度,都越来越高。 尤其是数字传播与技术学部,那更是所向披靡,独步天下的。 为此,董背锅去部裡要经费都硬气得多。 唯一让董背锅有点膈应的,就是新学部的台柱子齐磊同志不太争气。 這小子真把日子当退休過了,整天摸鱼混日子,用他自己的话說,“我躺平了,你们随意。” 比如說,九月一号开学,全校师生都忙到飞起,他倒好,谎称他肝火气虚,回老家让他二爷爷给号脉去了。 结果被狗仔拍了個正着,带着徐小倩、杨晓,還有李玟玟,跑到密云水库露营钓鱼去了。 “還气虚?特么也不怕肾虚。” 再比如,十月份雏鹰八期的选拔,无论是董北国,還是学部内部都一致认为应该由齐磊主持选拔工作。 他倒好,想都沒想就给推了:“這事儿也找我?你们就选了呗!?” “沒事儿,聚一堆二傻子也一样教。” 把董北国气的,還真把自己当老干部了? 好吧,齐磊终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老干部嘛,和当年伟哥一样一样的。 老董觉得這么下去不行,得想想办法了。 等到雏鹰八期的选拔结束,各科安排任课老师,董大校长终于对齐磊下手了,“這個這個…雏鹰八期的传播课,让小齐来带哈!” “嘎!?”齐磊眼珠子一瞪,“這是陈姥爷的活儿,扔给我不合适吧?” 董北国也不和他着急,不咸不淡地回了句,“老陈今年的科研任务比较重,還要管留学生那一摊。他說交给你的,要不,你自己找陈兴福聊聊?” 齐磊,“……”忍了。 齐磊還真不敢找陈姥爷掰扯,那是北广可以治得住齐磊的第二人。 沒办法,岁数大了脾气不太好,不给脏石头面子。 一咬牙,心說,反正也沒几個课时,多大点事啊! 再說了,传播课对齐磊来說手到擒来,都不用备课,简单。 董北国见他应下,得寸进尺:“另外,雏鹰六期的王老师要放产假,原定八期的辅导员张显龙临时替王老师接管六期。” 笑呵呵地看着齐磊,“八期的辅导员你也兼一下哈!” 齐磊,“……” 脸一黑,這要說不是针对咱就說不過去了。 “不是還有马晨宇呢嗎?” 老董也不解释了,眼珠子一瞪,“我就想让你带,怎么地吧?有意见?” “沒有。” 他都快忘了,北广可能治得住他的第一人是董北国。 只能私下裡找老董,“今年钱给少了?” 董北国也是理直气壮,“這就不是钱的問題!小石头啊,咱们北广正是上升阶段,是闯出名堂的关键时期,你怎么着也是台柱子,得给我出成绩啊!” 齐磊一翻白眼,“你去年、前年、大前年都這么說的!” 最终也沒扭過董大校长。 不過齐磊倒也能接受,无论是当导员,還是讲传播课,他都干過,轻车熟路。 但是接下来的事儿,齐磊就真忍不了了。 這天,雏鹰八期第一次在雏鹰楼上课,第一节课是张路臣的社会心理学。 第一课嘛,张教授也是轻车熟路,每年都一样,给新同学讲一讲“心态”的問題,既能沟通感情,又能对大家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這一传统還开始于齐磊给雏鹰二期上的那一课“视野”,大家后来讨论過,這种人生建设的启蒙课可以成为传统。 为此,张路臣绞尽脑汁,编了社会心理学的第一课。 那是相当满意啊! 结果,九点左右,张老头刚进办公室,正准备去雏鹰楼上课,就被董北国拦下来了,“上课啊?” 张路臣還不了解董北国,“有事啊?” 董北国,“今天别讲心态了。” 张路臣,“那我讲啥?” 董北国,“你讲讲视野!”說着话,塞给张路臣一本“课纲”。 张老头一看,差点沒笑出声儿,這不齐磊的东西嗎? 于是,第二节课,齐磊端着保温杯,迈着四方步,哼着曲就奔了雏鹰楼。 进到八期教室就是一愣,還以为自己走错了,“這节课不是我的嗎?” 就见教室后面坐一排,董大校长、郑副校长、张路臣、廖凡义、庞清方等等,连搞科研沒工夫上课的陈姥爷都在。 好吧,大伙都是来看齐磊笑话的。 人家董大校长說了,走他的路让他无路可走,他就该认认真真地往出倒干货了。 而齐磊這边也终于搞清楚了状况,不是他走错了,是校办组织的临时观摩。 心裡還嘀咕呢,有啥可观摩的? 關於齐磊非常著名的,视野就是知识、理性与逻辑的那一课,大伙儿也听了不是一次两次了,记性好点的都能背下来了,還用观摩? 撇着嘴走上讲台,把保温杯一放,拿起半截粉笔扫视全场。 “咱们都太出名,不用自我介绍了!” 不出意外,引得教室内的一阵哄笑。 确实出名,能进雏鹰班的都是北广的精英,而齐磊那就更不用說了。 齐磊也干脆,直入正题,“首先欢迎加入雏鹰计划!传播学第一课,咱们来說一說——视野。” 结果同学们一听,“什么玩意?還是视野?”登时一阵嗡嗡声。 齐磊皱眉,“什么情况?” 倒是第一排的一個女生好心地提醒齐磊,小声道:“小齐教授,张教授上节课讲的就是视野呀。” “嗯!?”齐磊瞪向后面的张路臣和董大校长,瞬间就全明白了,截胡是吧? 张老头似笑非笑,指向董北国,“董校长让讲的,說你有新东西。” 锅甩的那叫一個顺畅。 而董北国也是心安理得,苦口婆心,“年轻人要尝试新东西,怎么能躺在功劳簿上踟蹰不前呢!” “来来来,来点新的,让我們观摩观摩。” 其他几個领导、同事也是一副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架势,让齐磊半天沒回過味来。 第一反应就是:這北广不能呆了,一個個都不像好人! 临时换课,還是开张第一课,這多大個事儿?但凡换個一般人就傻這了! 端起保温杯,慢條斯理地吸溜着。 别人都以为小齐教授真牛,這都稳得住,有点临危不乱的气度了。 可是了解他的都知道,他這是在思考对策。 所以,董北国也不急,给你十分钟组织一下语言又能怎么样? 但是让董大校长瞠目结舌的,還十分钟?十秒钟齐磊都沒用上。 “好吧!”把保温杯一放,再次拿起粉笔,风轻云淡,“既然视野這一课张教授讲過了,那這节课咱们就聊一点简单有趣的。” “简单有趣?”后排的张路臣等人相视一眼,皆是惊讶。 以他们对齐磊的了解,這绝对是一句假谦虚。 廖凡义低语,“這小子還真有货?” 陈姥爷皱眉,“按說…沒了啊!前几天我找他,问有沒有什么新的课题思路,他說沒有。這是糊弄我老头子呢?” 好吧,正如董北国之前所說,齐磊可不是样子货,他是真有东西的,而且是大伙儿看不懂的新东西。 “今天,咱们讲两道数学题、一個传播学概念和一個科学猜想。” 說着话,齐磊回身,开始做板书。 两道数学题: 2.2N,也就是2的N次方。 一個传播学概念,是大家都无比熟悉的——知识沟。 一個科学猜想——卡尔达舍夫等级。 大伙心說:這三個事儿…有关系? 董北国则是瞪着眼珠子,好好琢磨了一下。 结论是:這三個事儿,怎么看怎么也不像能放在一起讲的吧? 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齐磊故意的,扯闲篇气人。 要么,他有真东西,而且是個大的。 只闻齐磊:“两道数学题,初中学生都知道什么意思,就不解释了。” “知识沟,這個你们大多数人应该也都学過了。這個概念认为,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取這类信息。因此,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說白了,就是接受同样的信息,同样的知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知识差距不是相对缩小,而是越来越大。” 齐磊把這段书面解释写到黑板上,回身随口道,“這個概念最早成型于1970年,由三個米国传播学者提出。经過近四十年的研究拓展,可以算是西方传播学的一個理论基础了。” “但是!”话锋一转,“我为什么只认为它是一個概念,而非理论依据?那是因为,它是依托西方资本逻辑而形成的,讨论的是在不同阶级人群中信息传播的效率、速度和效能。” “在西方,经济地位就意味着一切,社会地位、认知能力、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所以,他们可以用经济地位来做为标尺。” “再說直白一点!”敲着黑板,“這就是给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做背书的,是個资本工具。” “但是!”语气加重,“在华夏文化的语境下,還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虽然西方知识沟理论也可以被我們很好地应用,同样使用于很多场景。但我认为缺少东方文化影响的因素,所以它是片面的。” “或者說,面对东方文化下的知识沟理论,我們可以从学术上进一步的完善,加入一些变量,使之成为真正的理论依据,而不是概念。” 后排一帮老学究听到這儿,“……”人都傻了。 一屋子的傻同学一点反应都沒有,可能還沒意识到齐磊在說什么。 他在重新定义一個西方普遍认知的传播学理论,用中国人的思考提供变量,形成我們自己的传播理论依据。 這…這就很牛叉了! 董北国气都粗了,還真是個大的? 但他還是不明白,這和数学题,還有科学猜想,有什么关系? 台上齐磊根本沒管后边的一惊一乍,不都想要干货嗎?這回给你来個纯干的。 依旧淡然,說出一句更狠的,“那么今天,咱们就用效率、效能之外的角度,假定所有人的信息接收效率、效能都相等的情况下,重新看一看知识沟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同样接收知识,差距却越来越大?” 后面一排听罢,都不知道說什么了。 陈姥爷已经拿出了小本本,准备做课堂笔记了。尽管他不太相信齐磊能在忽视效率、效能的情况下把知识沟讲明白。 廖凡义眉头紧锁,直接起身打开教室后头的器材柜,把摄像机就架上了。 他和陈姥爷一样,也认为齐磊有点吹大了。 哪有那么简单?你上天得了。 要知道,知识沟理论出来近40年,不断发展完善,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可不是谁都可能增减完善的。 台上。 齐磊指了指知识沟,“這個先记着点是怎么回事儿就行了,一会儿再讲。” 呲牙一笑,“现在咱们再說說這個科学猜想——卡尔达舍夫等级。” “可能你们对這個名词很陌生,但是男同学可以好好听听,因为它說的是宇宙,是外星人,是文明的等级。” 一帮小男生一听,果然都抻着脖子打起精神。 宇宙啊,外星人啊什么的,哪個男生不爱呢? 齐磊:“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使用了一個等级标准来衡量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文明的技术水平,也就是卡尔达舍夫等级。” “他认为,一级文明,即行星文明,這個文明水平掌握的科学和技术,可以完全控制行星上所有可用的资源和一切。它是行星的绝对主宰,可以随意控制天气、河流、土地、其他生物、海洋,甚至地壳物质的变化、兴衰。可以說,他们可以在他们的星球上做任何事情。” “顺便說一句,我們人类方明如果套用卡尔达舍夫等级,大概相当于0.72级文明,连一级文明都算不上。” 底下的学生们果然对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感兴趣,一個個支棱起耳朵。但听到人类文明只有0.72,又有点感叹人类之渺小。 而齐磊,“别着急,虽然我們的文明等级還不到一级文明,可是从生物個体的角度来說,我們和一级文明的智慧生物其实区别不大,依旧是生老病死,依旧碌碌无为。” 齐磊,“二级文明,即恒星文明,可以充分利用其恒星的能量,完全控制其恒星系。” “三级文明,是星系文明,可以控制整個银河系。這個等级的文明個体已经可以进行超光速旅行了,可以穿梭于银河系的任何一個角落。” “四级文明,是列星系文明。据推测,它们吸收宇宙中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作为能量。至于這种文明的其他方面,這是无法想象的。” 加入了一点齐磊自己的猜想,“也许這個等级的文明個体能力相较于人类,我想已经不亚于超人了。” “而五级文明就更厉害了。” “五级文明,即多维空间转换文明。這個文明的生命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主宰,不但在四维宇宙,而且是全维度的掌控能力。他们已经拥有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看似匪夷所思的能力。在我個人看来,已经是接近于神的存在。” “而六级文明,平行世界文明!如果說五级文明是我們這個宇宙的主宰,那六级就是真正的神明。這种文明生活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叠加状态,能够实现独立宇宙与另一平行世界之间的旅行。” 說到這裡,齐磊多說了一句,“這种文明中的人,即使所在宇宙毁灭了,也可以转移到平行宇宙继续生活,开启无限种可能。可以說,不管发生什么,都是不死不灭的。他们永远不会被打倒,永远活在最优宇宙之中。” “至于七级文明,是造物主文明。是广义的神,绝对的主宰,他们可以随意创造宇宙、生命、一切!” 卡尔达舍夫等级讲完了,也列在了黑板上。 直到這裡,大家虽然听的挺有意思,可依旧是懵的,不知道数学题、知识沟,還有卡尔达舍夫等级,到底有什么联系。 齐磊为什么要在非常重要的雏鹰班第一课上面去讲這些乱七八糟的呢? 然而,齐磊依旧不解释,依旧不进入正题。 回過头来,他又开始說那两道数学题,而且做了详细的板书,画了两副图。 “我們普通人通常认为的真理,比如科学,就是在两個或者更多的選擇或猜想之中,证实其中的一個是对的。” “比如,112和113。” “我們通過一系列的科学运算,最终得到一個真理——112。那么,113這個错误答案将被彻底摒弃。” “但实际上,我們普通人的认知是错的,科学的定义和我們普通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科学的显著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证伪,也就是可以被推翻的。” “虽然我們认定了112,可是我們保留113,甚至等于4的可能。” “事实上,在宏观的科学观中,错误答案对科学的发展、进步以及推动做出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 “那么!”齐磊突然停止板书,转向全班,问出一句,“那么科学之外呢?” “比如在坐的各位接触了传播学,你对新闻事件、热点时事拥有了专业的评判标准以及系统的分析能力。” “你们甚至可以把新闻事件拆分专业的结构——信源信道信息信宿,以此来佐证你看到了事件的本质。” “所以你证明了113是错的,你认准了112,就是等于2!” 回身,在黑板上写下: “两個选项,找到真理,去掉错误的,就是正确的方向。” “就是…二减一!” 众人凝眉细听,似乎是這個道理。 只闻齐磊继续道:“再比如,我們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抱定了一個生活的原则或者真理。” 說到這裡,齐磊在板书上画上了一個点,以這個点为延伸向前画出一條直线。 “但是,随着生活阅历的累积、知识的丰富,当有一天,原本笃定的真理被挑战,一個新的选项出现在你的认知之中,需要你重定义生活,重新校正方向。” 在線段的尽头,齐磊画出两個分支,形成了一個“丫”字。 “這個时候,你可能抱定原则不放手,继续坚持原本的判定。也可能识时务者为俊杰,做出理智的選擇,一個你认为正确的路线继续人生,不断向前。” 齐磊把其中的一個分支画上了叉子,代表放弃。 “于是,你沿着新的分支、新的决策继续向前。不出意外的,人生会有很多選擇,你再次面临新的信息分支、新的選擇。” 齐磊又画出一一個分支,“然后,你继续二选一。” 再次在一個分支上打叉,再次延伸剩下的分支。 又要選擇,又要分支,又要二选一,重复着原本的操作。 渐渐地,黑板上呈现出一條曲折的,充满分支,又被叉号封死的线條。 直到這时,齐磊把整條折线圈了起来,說出一句很装逼的话来,“這,就是我們大多数人的人生,” “曲折...” “充满選擇...” “却又无法停顿的向前。” “這也是我們大多数人的生存方式,我們总是選擇一個正确答案,然后放弃一個错误答案!” 月票投币口 推薦票投币口 12点后有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