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萇弘的擋箭牌
最先到訪的當然是東道國魏國。
除了石申外,魏國外相惠施、公子無忌也赫然同行。
拜訪的主角自然是萇弘,楊華作爲唯一的弟子隨侍在旁,正好遂了他的心意:不用多說話,又可以多觀察魏國政壇的兩名重量級人物。
作爲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惠施卻完全沒有一絲公孫龍的張揚,一張略胖的圓臉在喧賓奪主的華麗官服輝映下顯得毫不出奇。
寒喧之後,便由他首先開口:“萇大夫博學多才,今日之事,令我等受益良多,不知可否在會後稍作盤桓,在下定親自作陪,與萇大夫在安邑遊玩一番。”
“豈敢有勞惠子。能與惠子結伴而遊,弘嚮往之。奈何天子新喪,弘有責在身,不敢久留,會後便當立即返回王城。”面對名望學識都不在他之下,又是強國之相的惠施,萇弘倒也不再擺着冷臉,謙和有禮地回絕了其好意。
同時也不忘提醒惠施所代表的魏國君臣,周天子正在舉辦葬禮,你們這些諸侯國卻不聞不問。你們忘了臣子之責,我萇弘卻不能忘卻。
惠施自動忽略了萇弘的抱怨,一臉失望:“惠施學疏才淺,本想借此機會向萇大夫請教一番,增長些見識,奈何世事弄人,只盼另有機會了。”說罷轉而望向楊華一揖:“足下今日解惠施多年之惑,當爲一問之師。”
楊華顯然沒有想到會受到堂堂魏相之禮,慌忙側身避開:“惠相言重,華哪裏當得起。”
對於惠施的印象,楊華幾乎都來源於他與莊子之間的故事,原本他還以爲惠施是個忌賢妒能、重名重利之人。哪知道今日一見,卻如此謙和有禮,難道《莊子》裏記錄的只是故事?
轉念一想,楊華又釋然了。
以莊周的秉性,一生之中能夠被視爲知己的似乎也只有惠施一人。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是個德行不堪的小人。況且惠施也是一個“子”,萇弘都對他極爲禮敬,又豈會無由。
想到這裏,楊華愈發恭敬:“惠相竟也有惑,願聞其詳。”
對於一旁華貴得令人無法直視的公子無忌楊華沒什麼興趣,但對於“子”們,他卻有着濃厚的結交興趣。之前他把稷下學宮當作自己的理想歸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那裏彙集着天下最多的“子”,還有什麼能夠比與諸子相交共處更令人神往的呢?
惠施直起身子,似乎也來了興致:“我此前曾言,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天下不知多少人曾以此嘲笑於我,卻不知天與地卑,山與澤平,不屑與之辯。可今日足下所做演示,卻足以證明我是對的。”
楊華眼睛一亮,完全沒有想到惠施竟然有這樣的思想。
如果把地球當作一個完全的球體,自然無所謂中央,任何一點都可以是中央。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更是一種樸素的運動演化論。且不談地殼變化引起的地形演變,天與地又何嘗不出於同源呢?
“你也認爲大地是球形的?”楊華興致勃勃地脫口而出。
他用那個遊戲只想拋出地動之說,以此爲基礎,推測出大地是球形的也沒什麼問題,卻沒想到最先得到這一結論的會是惠施這個外行。
惠施臉色微變,並沒有那種得到答案的喜悅,看了一眼同樣神情複雜的萇弘,有些遲疑:“足下何以得知?”後世往往把惠施的說法視爲蘊含着大地球形的思想,但其實他的本意是說大地無窮大,既然無窮大,自然沒有所謂的中心,又或者每一個地方都可以視爲中心。楊華的演示確實讓他心裏靈光一閃,如果大地如彈丸,豈不同樣可以圓他的說法?相比於更注重實際驗證的星官,身爲“學富五車”這個成語的主角,惠施的思維顯然沒有那麼多的限制。況且名家本就擅長邏輯學,只要邏輯上能夠自圓其說,他們纔不管其他,否則公孫龍也不會熱衷於詭辯而洋洋自得了。
事實上,通過楊華今天的演示,大多數人已經察覺到其中的地動概念,但能想到大地是球形的卻並不多。這並不奇怪,畢竟大地是個圓球這樣的想法實在太過駭人聽聞了,星官們或許會在一段時日後產生這樣的聯想,但要明確接受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楊華這才意識到自己太過心急了。果然,他的話音一落,公子無忌便一臉訝異地叫道:“球形?這怎麼可能!”
石申也沉吟道:“萇大夫可有理據?”楊華太過年青,他自然把這番說辭當成源自萇弘了。
萇弘師徒此番大放光彩,讓他準備多年的成果展示大打折扣,石申心裏已經非常納悶了。雖然來往不多,但幾屆星官大會下來,多少對各國星官到底是什麼水平有個底。
萇弘雖然學識淵博爲衆人所知,但以石申的專業眼光看來,其在天文曆法上並沒有多少建樹。太陰論和熒惑逆行已經完全在他意料之外了,更遑論楊華現在拋出來的大地球形說。
幸好萇弘也是個機智之人,面對三人的質疑,立即想到了應對之策:“我這弟子剛剛加冠,由老聃主持冠禮並賜字伯繼。”
楊華本意是借火星逆行讓各國星官自己推理出大地球形的概念,此番脫口而出已經讓他暗自後悔,又哪來合適的應對之辭。正不明白萇弘爲什麼此時搬出老聃的名號時,卻見三人皆一副明瞭的表情,更不再繼續追問,心裏頓時大惑不解。
楊華不知道的是,雖然老聃的治國理論不爲各國接受,但作爲“活着的圖書館”,卻享有極高的名望。
那些能夠被稱爲“子”的,無不是知識淵博之人,唯有老聃,卻是舉世公認的深不可測、無所不知。各國並非沒有招攬過老聃,可如同高石子背祿求義一樣,老聃也不願在任何一個不採用他理念的國家任職,最終心安理得地在周地當個小吏,做他唯一想做也能做的事:整理歷代藏書。
冠禮是重要的成人標誌,主持冠禮的都是德高望重的尊長。而表字一般是自取述志的,如果由他人贈予,對於平民來說,一般情況下便必爲其師了。
有個無所不知的老師,楊華知道這些也就不足爲奇了。除非別人主動告之,否則追問其傳承內容是非常失禮的行爲,所以三人自然也就不好再追問下去了。
楊華本來就沒有考慮成熟,見他們不再追問,也就樂得將撇在一邊。對他來說,要解釋大地爲球形是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可要給眼前這些人講清楚,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更何況直接灌輸新的概念遠不如自己領會得來的深刻。
鑰匙已經擺在了面前,他的任務便告一段落。事實上,同一時代的古希臘,已經有人意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概念了,但要真正證實,卻仍要到近兩千年後。
見楊華不說,惠施只好退而求其次:“萇大夫有事在身,不知可否讓弟子留魏,魏國絕不會輕慢相待。”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