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新工作(求收藏求推薦) 作者:大熊不是猫 第十六章新工作 第十六章新工作 好书、、、、、、、、、 面试的過程异常顺利。 因为杨教授的地位比老张還要高一些,他不仅是教授,還是学部委员。 找工作从来都不是一個容易的活。 才华横溢如李白,为了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也接连写了三封求职信,分别是《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与韩荆州书》。 然而,沈光林什么都沒做,這样的好工作就遇到了,他从来沒有想過找一份好工作竟然也有這么容易的时候。 而且找到的還是京城大学的教师职位。 在后世,想去京城大学任教,博士学历起步就不說了,科研成果,高引用的论文一样都不能少。 然而在這個时代,有两位教授帮忙推薦,再加上院长简单面试一下,這样就能决定是否录取一位大学老师,這要放在后世肯定是要犯大错误的。 领取了带院长印章的聘书,沈光林高高兴兴的回了局裡。 他现在有两個身份,其中一個身份是助教,并沒有具体教学任务;另一個是英文讲师,教授物理系的大一年级英语。 工资很不错,每個月114.5,而且還拥有单间宿舍。 刘浩才多少钱一個月?不到30吧。 李蓉小姐姐呢? 虽然她沒說,但是应该也差不多吧。 学校之所以能够开出這么高的工资,肯定是考虑了他的留学背景。 虽然沈光林已经向学校說明了,由于保密的需要,对外界是不能說他有留学背景的,他就是土生土长起来的一位普通人。 至于学校档案科和公安局怎么去对接,這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入职成功,无论依照哪個年代的习俗,都是要摆宴席庆祝一下的。 沈光林叫了李蓉,刘浩,张叔等数人,沒有告诉妹妹李莉,准备将来上课了再给她一個惊喜。 這样,生活处处都有惊喜了。 听說沈光林要請客,一开始大家還莫名其妙的,并不知道沈光林为啥這么疯狂,直到他们看到了沈光林的聘书,而且還是京城大学发放的聘书。 哎呀,小沈果然不一样! 是金子迟早都会发光的,是金子迟早都会花光的。 京城烤鸭走起。 只是這样一顿饭就花了16块9,在刘浩的眼中不可谓不败家。 刘浩一個月的工资才有多少钱? 不過沈光林却觉得這顿饭很值。 原来京城烤鸭這样子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仪式感十足,味道也很赞,果然名不虚传。 至于后世的那些烤鸭,纯粹坑人的玩意。 通過這顿饭沈光林是真的长见识了。 怪不得连美国总统老布什都爱吃京城烤鸭呢。 在這個年代,吃烤鸭是有一整套流程的。 要吃烤鸭,首先要选鸭坯。 京城烤鸭选用的是白填鸭,在宰杀并去掉内脏后,在鸭子体腔内支上高粱秆,吹的肚子鼓起来并风干后挂成一排。 点菜之前,先让食客自己選擇鸭坯,就跟后世让食客自己選擇杀哪條活鱼一样。 挑鱼当然也是有猫腻的,商家有可能中途会换成死鱼,但是這裡的挑选鸭子并不会。 选好鸭子后,他们会先让食客自己打上记号,然后烤鸭师傅跟過来取走鸭坯,再拿去加工。 加工的過程也是开放的,這时候,烤鸭师傅会用塞子将鸭子的后门堵住,将开水从鸭翅下的切口裡灌入,称为“灌汤”。 再往后,那就是吊鸭入炉准备烤制了。 京城烤鸭选用的木材以枣木苹果木为最好,其次为桃木、杏木、梨木,反正只能是果木烤,不是电烤炉,這样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 木材点燃,等炉温升至200℃以上时,便可以烤鸭了。 而且,烧烤的最高温度最好不要超過300℃,以250300℃为最佳。 鸭子烤熟了也先要拿给食客看,等食客確認清楚是他挑选的鸭子之后,這才开始“片鸭”。 等烤鸭的過程很久,但是很值。 在后世,這些流程全被简化了,只有“片鸭”的技艺還可以观看,前面的步骤基本上已经跟食客“无关”了。 片鸭,要片出108块连皮带肉的鸭肉片,這才是一個好刀工。 吃烤鸭也是有讲究有顺序的。 趁热先片下鸭皮吃,酥脆香美,然后再片鸭肉,香嫩可口。 总之,最基础的要求就是片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 荷叶饼,大葱段,黄瓜條,京城甜面酱,味道真的棒。 這一整套下来仪式化十足! 今天的晚饭是小姐姐李蓉点的菜,大家吃的很满意,结账的时候沈光林看了一下菜单,這個时候的饭菜真心不贵: 京城烤鸭,8元;油爆鸭丁,1.9元;木须肉,0.9元;山东肉片,1.1元;干炸裡脊,1.9元;糖醋鱼片,1.5元;米饭1斤,0.3元;荷叶饼4两,0.3元。 全是肉菜,虽然才是春节后不久,大家吃的還是很過瘾。 吃了散伙饭,也算是举行過告别仪式了。 這间宿舍,沈光林早就遭受不住了,刘浩天天晚上电闪雷鸣的,問題是他打鼾不但声音大,节奏感也差,有时候中断呼吸半分钟,真害怕会憋死去。 只是沈哥要走了,小刘還有些不舍得,毕竟羽绒服都還沒换到呢,他可不像小姐姐李蓉那样沒心沒肺。 李蓉当然无所谓啊,她有三轮摩托车的使用权,可以随时到学校去探望妹妹,只希望妹妹把持住自己,不要太早沦陷,给姐姐也留点机会。 第二天,果真是李蓉开着偏三轮去送的沈光林。 别看刚到京城沒几天,沈光林的家当還真不少。 一件床单做包袱竟然還包不下。 不過东西多也是有好处的,那就是他可以不坐进偏斗裡了,可以坐驾驶员后面,行驶中還可以搂住小姐姐的腰。 女孩的腰,杀人的刀。 小姐姐的腰真软。 沈光林一路是克制再克制,差点就发生点什么以示尊敬了。 有交通工具,很快就到了学校。 见過领导之后就是一些程序化的琐事。 沈光林虽然沒有户口本,但是他有公安局的证明,也能說得過去。 学校也有保卫科和档案科,也是能够上户口的,不過最终要看公安局和他個人的意思,沈光林连学历都沒有,還处在试用期,一切等過段時間再說吧。 万一是個银样镴枪头,退货也還来得及。 至于图书证工作证這些,有杨教授和张教授盯着,办理起来就很快。 经過一個上午的忙活,到了下午时分,沈光林已经坐到了自己的专属办公室裡。 這是物理系英语老师的办公室,就在张老师和杨老师办公室的隔壁。 目前也就沈光林一個人在這裡办公,因为其他老师全是从外语系借调来的,人家上完课就走。 当然,這個年代的京城大学也并沒有外国语学院,只有英语语言文学系、东方语言文学系、西方语言文学系和俄语语言文学系。 四個系合并成一個学院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李蓉小姐姐送完沈光林就回去了,甚至沒有留下来吃個午饭。 风风火火的来,风风火火的走,反正知道他在哪儿住哪儿,以后過来找他玩就是了。 沈光林刚想去教室找李莉妹妹谈谈人生谈谈理想的,结果数学张老师找過来了。 “小沈,你年轻人眼神好,帮我刻個讲义吧。” “好的。” 這個年代的教材并不充足,课堂上用的大多数是老师们用油墨蜡纸刻印出来的讲义。 這种讲义成本低廉,但是使用起来要小心,不然会搞一手乌黑,還不好洗。 沈光林看了看讲义內容,怪不得找他来刻,原来张老师還真的把沈光林提出的那几個曲面方程给放进来了。 這個年代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单纯,老师们拼命教,学生们拼命学,大家荒废了很多年,为了学习知识那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 自从邓爷爷亲自揭开了我們跟发达国家真实差距的遮羞布之后,所有人都卯着一股劲,一定要努力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 沒有办法,過去的十年,人才断层真的很严重,很多高校甚至中断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 而推薦上大学的制度也导致了即使是名校,他们的生源质量一样堪忧。 为什么恢复高考之后的一批人那么厉害? 实在是恢复高考之前的那批推薦制大学生太不能打。 沈光林這個年轻人的眼神好不好不知道,至少他体力不错。 沈光林一個人不但完成了刻版,還完成了印刷,真是一個复合型人才! 一下午就這样哗啦哗啦的過去了。 沈光林一边忙活一边聊天,张老师别看是個老头子,其实风趣幽默的很。 沈光林抛出去的很多梗,他都接得住,而且会用自己的方式反击回来 甚至,沈光林一度觉得,老张才是個老司机。 印刷劳动结束已经很晚了,张老师家裡有老伴,晚饭回家吃,沈光林也只能回了自己宿舍。 這是他分配到的一间单身宿舍,终于不用再忍受刘浩的打鼾了,每天塞住耳朵睡觉也是很不舒服的。 宿舍的條件還算可以,虽然沒有暖气,但是家具還是齐全的,床,衣柜,书桌,该有的都有。 甚至,学校裡连被子都重新准备了一套,闻着有一股霉味,估计是很久沒晒了,但毕竟是全新的。 沈光林早前在公安局已经领了被子,现在又有一套,互相叠起来盖,暖和。 进房间第一件事当然是打扫卫生,沈光林甚至连玻璃都一块一块的擦過了。 窗明几净! 這是自己在這個时代的第一個家,真好! 然而,冷静下来的沈光林很快就体会到了這個时代的不友好。 干活的时候并不觉得,闲下来才发现,這样的天气真的冷呀。 怪不得呢,今天领生活物资的时候,他還分到了一個蜂窝煤炉子和100丸蜂窝煤。 刚還想說用不到這玩意呢,现在真的要派上用场了。 理工科的学生,烟囱和炉子组装起来一点不难,最难的是生火。 据說,伟人的二儿子就因为在沪海的弄堂裡生不起炉火而被一個妇女用火钳打得很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盒火柴用到了最后一根,英文版的教科书都烧完了,炉子還是沒点着。 沈光林也是有收获的,至少他已经把自己的“罪证”毁灭掉了。 還是去附近的邻居家裡取取经吧。 隔壁住的是地质系的一对小夫妻,還带着一個孩子。 沈光林上前敲门,对方沒干别的事,直接把打开了。 看到人家家裡的這個情况,沈光林赶紧又回宿舍拿了一瓶麦乳精過来。 论怎么做人? 沈老师手把手教会你。 這夫妻俩都姓赵,一個叫赵英,一個叫赵莹,這名字起的,多有做主角的即视感。 赵大姐人很热情,直接让他带一個正在燃烧的煤球走,說只有這样才能点着。 不但如此,大姐還教他如何控制火势节约煤炭资源,還有如何防止煤气中毒等等,果然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 沈光林兴冲冲的回去了,炉火烧的很旺,先是烧开了一壶水,然后兑了一杯麦乳精,晚饭沒吃,整個人更饿了。 房间裡除了酒水就是冲剂,再沒有其他可以饱腹的东西。 我去,差点忘记自己還身怀巨宝了,那二斤牛肉還在不? 沈光林把手伸进聚宝盆裡去探索,很轻松就摸到了那块還沒撕包装的牛肉。 請看哥哥给你来個烤牛肉! 大阪牛肉被窸窸窣窣的拿出来,還是之前半融化的样子,仿佛時間在聚宝盆那裡面已经静止了。 牛肉该怎么做才好吃? 清蒸,红烧,烹炒,煎炸? 实在想多了。 沈光林這裡沒有锅,也沒有刀,也沒有盐,只有一個烧水壶。 把肉从水壶的大盖裡塞进去,煮熟了直接吃呗。 沈爷京大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