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朱元璋:老九活太久,硬是把太子給熬死了?

作者:山海虞神
143:朱元璋:老九活太久,硬是把太子給熬死了?

  推演依舊在繼續當中……

  【破逆軍的人,一批換一批!大明的版圖,變得前所未有的大,已然是世界第一強國,諸多小國,每年進貢的朝貢,都是一筆天文數字!】

  【這是來之不易的盛世,都是破逆軍們流血打下來的盛世!】

  無數浴血奮戰的畫面如白駒過隙一般在朱元璋面前一一閃現,那悲壯的一暮暮,看得他熱血沸騰的同時,也有種心疼的感覺。

  這可都是大明朝最英勇的將士啊!

  好多人,永遠倒在了異國他鄉的戰場之上,臨死都沒能再看家鄉一眼啊!

  【你父皇因此寫了一本書!叫‘先輩的血’這本書,被錄入了軍校!代代相傳!你的父皇,晚年也成爲了大文豪!】

  【老一輩的打下的基業,由你這一輩繼承的話,那麼你也將會是一位盛世皇帝!】

  朱元璋的情緒總算平復了不少。

  不得不說,老九這傢伙還是很有文采的。

  如果他把心思都放在文學上,擁有的成就絕不會比古今的那些大文豪、大儒生差多少,甚至比他們更厲害!

  可這小子就是喜歡打仗,而且他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實在是太耀眼了啊!

  以至於現在的文武百官都還沒看到老九治國之能!

  唉……真不讓人省心啊!

  【可歲月不饒人,仁城68年,你病倒了,如今的你,也已經73歲多了!】

  朱元璋看到這裏,直接傻眼!

  好傢伙,他現在終於知道,爲什麼朱匣秋只有【太子】這個選項了!

  敢情是最後被老九給活活熬死啊!

  太子七十多歲都病倒了,皇帝都九十多歲了,依舊生龍活虎的。

  按照這個節奏下去,朱匣秋想要當皇帝,除非是老九主動退位差不多!

  但退位給一個快要死的太子,那不是開玩笑麼?

  這念頭在朱元璋腦海當中只是一閃而過,很快就被他否定了。

  皇帝感覺大限將至,可以主動退位給太子。

  沒道理太子大限將至了,皇帝爲了給兒子過幾天皇帝癮就把位子給讓了的。

  朱元璋這才意識到自己一開始的想法太簡單了。

  什麼第三代太子,第三代皇帝!

  第三代皇帝輪不到咱的好孫子了啊!

  七十三歲的朱匣秋,玄孫都要出生了!

  朱匣秋的兒子朱劍均都已經五十四了。

  按照這個節奏,自己這重孫估計七十多歲還能接老九的班。

  可咱這重孫能活到七十多歲不?

  看來老九之後,再有一個在位時間長的皇帝,至少也得等到玄孫那一輩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又是百感交集,又有些哭笑不得。

  這老九,真的是太能熬了啊!

  【你躺在病榻上,父皇經常來看你!晚年的父皇,臉上佈滿了滄桑!】

  【父皇對你說了許多掏心窩子的話!】

  【咱這一生啊,得罪的人太多了!假如有一天,咱也去世了,恨咱的人,翩翩起舞,愛咱的人,眼淚如露。】

  【數天後,咱的屍體頭朝西埋在地下深處,恨咱的人,看着咱的墳墓,一臉笑意,愛我的人,不敢回頭看那麼一眼。】

  【一年後,咱的屍骨已經腐爛,咱的墳堆雨打風吹,恨咱的人,偶爾在茶餘飯後提到咱時,仍然一臉惱怒!】

  【愛我的人,夜深人靜時,無聲的眼淚,是誰在哭訴?】

  【十年後,咱沒有了屍體,只剩一些殘骨。恨咱的人,只隱約記得咱的名字,已經忘了咱的面目!】

  【愛我至深的人啊,想起咱時,會有短暫的沉默,生活把一切都變得漸漸模糊。】

  【幾十年後,咱的墳堆雨打風吹,唯有一片荒蕪,恨咱的人,已經把咱遺忘,愛我至深的人,也跟着進入了墳墓。】

  【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徹底變成了虛無!認識或見過咱的人,都已然不在!】

  【咱奮鬥了一生,死後帶不走一草一木。咱的一生執着,帶不走一分虛榮愛慕。】

  【只求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都要走到這最後一步。到了後世,霍然回首,咱的這一生,青史留名!手上也有許多洗不去的淤泥和血液,咱想懺悔,卻已然遲暮!】

  【咱覺得呢,用心去生活,別以小人的眼光爲尺度。愛恨情仇其實都只是對自身活着的,珍惜內心最想要珍惜的!】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之後,也只不過是一捧黃沙。】

  朱元璋聽着老九最後對着朱匣秋說的話,內心不由得心有感觸!

  【當你父皇說完最後的一句話後,你的意識慢慢消散,最後帶着笑容離開!】

  【你是朱匣秋,那個監國了一輩子,最後都沒有當上皇帝,被自己老爹活活熬死的太子!】

  推演結束了。

  朱元璋的心卻久久的不能平靜。

  雖然僅僅是模擬推演的人生,但他看到朱匣秋這一生之後,依舊感覺無比的扎心啊!

  臨到死,都沒能從老九手中接過那個位置,當了一輩子的監國太子,你說諷不諷刺?

  這一刻,朱元璋突然想到了朱標。

  不論病死的年紀,其實朱匣秋的境遇和朱標又是何其的相似?

  想到這裏,朱元璋就越發心疼這個寶貝孫子了。

  “陛下,您醒了~.?”

  就在這時,耳畔突然傳來了王琛的聲音。

  朱元璋趕忙關上了帝王模擬器,從牀上坐了起來。

  好傢伙,六個小時的模擬,差點又‘睡’過頭了。

  好在自己跟王琛已經交代過,如果自己睡晚了,就通知百官多等一個時辰上朝,要不然沒準又得鬧出點啥動靜來。

  “趕緊上朝。”

  朱元璋看了一眼天色,就趕緊起身洗漱。

  連早膳都沒來得及用,朱元璋就帶着王琛直接上朝去了。

  不過朱元璋的狀態明顯有些心不在焉的。

  他腦子裏始終在想着寶貝大孫子的事情,總覺得不是滋味。

  或許是因爲他的遭遇和朱標相似的原因,也讓朱元璋對這個還未出世的孫子就有了一種十分獨特的感情。

  “有本出班早奏!”

  看到朱元璋坐在龍椅上沒反應,王琛這時主動對着羣臣高聲喝道,同時也把朱元璋的思緒給拉了回來。

  “臣禮部尚書楊啓,有本啓奏!”

  楊啓今日第一個站了出來。

  “楊愛卿,有什麼事情直接說吧。”

  朱元璋點頭說道。

  “啓奏陛下,朝鮮國、琉球國、安南國等十餘小國紛紛派人前來遞上國書,想要求見陛下。”

  楊啓就把鴻臚寺這些時間堆積起來的各國想要朝見朱元璋的事情給彙報了一下。

  “哦?這是十幾個小國是商量好了,一起來的?”

  朱元璋聞言多少有些詫異。

  但轉念一想似乎都明白了。

  這是老九北征帶來的後遺症啊!

  大明朝多了這麼一個能征善戰的戰神王爺,那幫藩屬國聽到動靜,還不嚇得瑟瑟發抖?

  萬一什麼時候找個由頭,這破逆軍直接拉到他們的國土上,分分鐘要被滅國的節奏啊!

  “禮部調個日子,讓他們一起來奉天殿朝見吧。這事情你看着辦。”

  想明白了之後,朱元璋也就沒當回事了。

  這幫小國家來朝見,就等於是來送錢的,至於礙於上邦天朝的面子給點回禮,也都是一些大明朝多得不值錢的東西,肯定還是大明賺的。

  在這種情況下,沒道理把送財童子拒之門外啊!

  “好的陛下!”

  楊啓這邊答應了一聲就準備退下。

  “等等……這些小國當中有東瀛倭國麼?”

  朱元璋突然想到了什麼,又把楊啓給喊住了。

  “這個……倒是沒有看到東瀛遞交上來的國書。不過據琉球國使團的消息,東瀛倭國現在好像在內戰,南北打得不可開交。或許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他們也沒顧得上派使團來大明吧?”

  楊啓聞言一愣,隨即就把自己知道的情況給說了出來。

  “恩,咱知道了,退下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心裏卻是不以爲然。

  內戰?

  既然沒時間派使團來,怎麼還有那麼多東瀛浪人屢屢侵犯大明的沿海?

  就這段時間東南各地送來的奏摺,有關於倭國的消息就多達了幾十封!

  看來又有孩子不聽話,準備動自己的小心思了啊?

  想到這裏,朱元璋的眼神突然就冷厲了幾分。

  “陛下,臣御史方巖有本啓奏。”

  就在這時,一個都察院的御史站出班來。

  “奏吧。”

  朱元璋一臉的興趣缺缺,他知道這幫都察院的每天不彈劾幾個人肯定是不罷休的。

  不管有事沒事,哪怕還沒有證據的時候,也得揪着兩個人彈劾彈劾,似乎這樣才能彰顯他們的存在感一般。

  他雖然覺得也不反對都察院彈劾百官,畢竟只有這樣,才能讓這幫官員隨時警醒這點,作用肯定還是有的。

  但天天聽這些玩意,總歸會有膩味的時候。

  尤其是朱元璋今天心情顯然不怎麼樣。

  “啓奏陛下,聽聞漢王朱櫟昨日下令,要讓西域朝廷軍肅清西域境內所有西域小國,臣以爲此舉不妥!”

  方巖此言一出,立馬引得滿朝文武紛紛側目。

  好傢伙,膽子肥啊!

  連漢王朱櫟的事情都敢拿出來說,這是準備彈劾朱櫟不成?

  “陛下,臣戶部侍郎楊奎附議!”

  “吏部侍郎吳振附議!”

  “……”

  這一下子,直接又有五個官員站了出來,顯然和方巖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全都不贊成朱櫟對西域清真寺趕盡殺絕。

  “還有多少人反對的?站出來讓咱瞧瞧!”

  朱元璋頓時就挑起了眉毛,凌厲地目光掃視着文武羣臣慢悠悠地問道。

  “陛下,臣楊啓有不同的看法!”

  楊啓這時主動站了出來。

  好傢伙,你們想給我女婿挑刺,那咱就好好跟你們辯一辯。

  “恩,那你就跟他們說道說道!”

  朱元璋的臉色總算是緩和了不少。

  就在楊啓在大殿上舌戰羣儒的時候,朱櫟此刻正在破逆軍當中畫着他的設計圖紙。

  大明目前最犀利的武器,也就是大炮了。

  只不過大炮略顯笨重,想要輕便化也不容易。

  朱櫟就想着直接把諸葛連弩給設計出來,這玩意的威力可不比大炮差多少,絕對是守城利器啊!

  後世擺在博物館裏給人展覽的諸葛連弩,也就是個縮小版的模型,也就是個大概的樣子,和諸葛亮給他描述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很快,隨着朱櫟的寫寫畫畫,諸葛連弩的設計圖紙基本上算是定稿了。

  不過光是如此朱櫟還覺得不滿意。

  因爲這玩意是根據三國時期的製作水平弄出來的,如果放在現在,有條件還能造出更好的,完全可以把諸葛連弩的性能進行提升。

  於是朱櫟又和諸葛亮開始討論起了諸葛連弩的改進方案。

  “.‖王爺,事情已經辦好了!”

  就在這時,王翰出現在了營帳當中,對着朱櫟稟報道。

  朱櫟自然明白王翰說的是什麼事情。

  帖木兒汗國那幫來使的事情唄。

  “辦好了就成。其他的不用多管,本王心頭有數。”

  朱櫟滿不在乎地說道。

  “不過剛剛聽到消息,今日早朝上有人拿您昨天的決定說事,不過被您的岳父楊大人給壓下來了,他們都沒能說過楊大人,反而被他給說服了。”

  王翰這時就把早朝上的情況大概說了出來。

  “這幫文臣還真是閒得慌。真正能辦事的沒幾個,就光剩下打嘴炮了!”

  朱櫟聞言就是一聲冷笑,但隨即覺得這話把楊啓也給捎帶進去了,又跟着補充道:“當然,我岳父大人除外。他還是能幹實事的!”

  王翰聞言也憋不住笑了起來。

  這漢王,還挺幽默。

  “對了,今日早朝之上,楊大人還說了十餘小國前來朝見的事情。不過東瀛沒有遞交國書,似乎引得陛下不悅了。”

  王翰又跟着補充道。

  這段時間,只要是早朝上的事情,朱櫟都會通過王翰的嘴巴第一時間得知情況。

  那邊早朝剛完事,這邊幾乎就已經到了朱櫟的耳朵裏了。

  當然,這也是朱元璋默許的。

  如果不是因爲朱櫟太忙了,朱元璋肯定得把他也叫到朝堂上,一起參加早朝,不過他知道現在即便叫朱櫟,朱櫟肯定也不樂意。

  反正過不來多久,就要讓朱櫟當太子了。

  當了太子以後,肯定要參加早朝的,他也就不急於這兩天了,反正還有錦衣衛給他通風報信呢。

  “東瀛?”

  朱櫟聞言,頓時挑起了眉毛。

  對於這個國家,不管是前世今生,他都沒有任何好感。

  東南沿海的倭患問題朱元璋近來喫飯的時候還會時常的說起。

  “沒錯,似乎說是東瀛目前南北在打仗,所以沒功夫過來大明瞭。”

  王翰趕忙補充道。

  “一個撮爾小國罷了,也敢無視上邦天朝?”

  就在這時,高仙芝的聲音從朱櫟的腦海中響了起來。

  作爲盛唐過來的人,高仙芝早年生活在萬邦來朝的時期,而且他本人也是高句麗血統,並非漢人,但他一直生活在大唐,並且爲大唐效力,早就把自己當成漢人了。

  “這個撮爾小國可不一般的,野心大着呢!”

  朱櫟卻是冷冷地一笑道。

  “怕他作甚,打不了直接把破逆軍拉過去滅了便是!”

  霍去病不以爲然地冷哼道。

  “東瀛遠在海外,隔着大海這道天然屏障,也不是說去就能去的。”

  高仙芝這時淡淡地提醒道。

  這個霍去病,也是個戰爭狂人啊!

  “大明不是有戰船麼?他們既然能過來,爲什麼我們不能過去?”

  霍去病卻是不以爲然。

  “說的沒錯。東瀛倭寇的問題肯定是要處理的,本王可不想給大明的後世子孫留下任何隱患。”

  這話倒是正和朱櫟的心意內。

  “其實,我這邊有不少戰船圖紙,如果你需要的話,我可以告訴你怎麼做戰船!”

  就在這時,孫權的聲音弱弱地響了起來。

  分割線

  ps:!!!求月票!!!求評價票!!!!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