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3
海瑞慢慢答話了:“我的話在奏疏裏都寫了。趙大人可以去看奏疏。”
趙貞吉偏又沒有看到過奏疏,更是又氣又急:“你在奏疏裏都寫了些什麼!誰叫你寫的!從實招來。”
海瑞望向了他:“趙大人來審問卑職,皇上卻沒有將卑職的奏疏給趙大人看過?”
趙貞吉雖然氣極,卻立刻捕捉到這個話頭正是洗刷自己的契機,聲色俱厲地大聲說道:“謀逆之言,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能看的嗎!”說完他有意停在那裏,等牢門外把他這句話記錄下來。
牢門外提刑太監的頭果然在那裏飛快地記錄着。
心思不同,用意卻是一樣,趙貞吉要竭力辯白自己還有朝中的大臣與海瑞無關,海瑞這時也正要讓皇上明白自己的上疏與任何人無關。兩個人便都沉默着在等牢門外記錄完這句話。
海瑞這才又說道:“趙大人既然連卑職的奏疏裏寫的什麼都不知道,怎麼知道卑職寫的是謀逆之言?”
趙貞吉是真被問住了,而這次的沉默也就無須假裝了,在這又一次沉默的片刻,在等着牢門外記錄這句話的片刻,他才感覺到了這個海瑞也並不想將自己將別人牽連進來。有了這個感覺,聰明如趙貞吉立刻有了主意,那便是放開來窮追海瑞,反正他也不會供出任何人。
“海瑞!”趙貞吉等牢門外錄下了上面那句話,接着問道,“你爲什麼上這道疏?”
海瑞:“上疏是爲臣的天職。”
趙貞吉:“你的奏疏裏到底寫了什麼大逆不道之言?”
海瑞:“有無大逆不道之言皇上知道,你可以去問皇上。”
“我現在問的是你!”趙貞吉提高了聲調,“我現在是奉旨問你!”
海瑞:“我的奏疏是寫給皇上看的。皇上如果願意公諸衆大臣,自會給你們看。皇上不願公諸衆大臣,我對誰都不能說。”
趙貞吉慢慢轉過了頭,望向坐在牢門外做記錄的提刑太監,目光裏的神色十分明確,這個案子他無法審問下去了。
無奈那提刑太監低垂着眼看也不看他,只提着筆等着記錄。
趙貞吉無法,又轉對海瑞問道:“那我再問你,是誰指使你寫這道奏疏的?”
問完這句,趙貞吉自己先就緊張了,牢門外那個提刑太監也擡起了頭,明顯也有些緊張了。
海瑞在這個時候偏不回話了,慢慢閉上了眼。
趙貞吉:“回話!”
海瑞仍然閉着眼:“趙大人平時上疏也要人指使嗎?”
“什麼意思,直言回話。”趙貞吉緊接着逼問。
海瑞:“不用問了,卑職在給皇上的奏疏裏寫得很清楚,第一句就是‘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謹奏’。除了海瑞,這道奏疏與任何人無關。”
趙貞吉深深地望着這個自己平時就深惡的下級,見他鐐銬纏身依然端坐如山,雙眼微閉卻氣定神閒,這時也不禁從心底裏浮出了一絲敬意。
話顯然是問不下去了,趙貞吉又慢慢轉過了身子,卻發現牢門外那個提刑太監的頭已經主動地將牢門的鎖開了,一副恭候他出來的樣子。
趙貞吉這倒有些意外,反而不敢急着出去了,望着那提刑太監的頭:“公公都聽見了?”
那提刑太監的頭:“都記下了。”
趙貞吉:“那今天就不審了?”
提刑太監的頭:“審不出來還審什麼。”
趙貞吉驚疑不定地望着那提刑太監的頭慢慢走出了牢門。
牢門又被哐噹一聲鎖了。
海瑞的那道奏疏這時竟展開着赫然擺在裕王的書案上!
陳洪微低着頭站在書案一側悄然望着緊盯着奏疏的裕王。他也有些大出意外,今天面對這樣一件天大的事,平時一直讓人覺得孱弱的裕王卻看不出一絲的驚慌失措,而是定定地站着,目光深沉。
“王爺。”陳洪低聲試探地喚了一聲。
裕王這纔將目光慢慢瞟向了他。
陳洪低了頭:“萬歲爺有旨叫奴才問王爺,看了這道奏疏王爺如何回話。”裕王兩眼虛望向上方:“聽清了如實回旨:此人竟敢如此狂悖辱罵父皇,作爲兒子我必殺此人!”
陳洪擡起了頭,滿眼欣慰:“奴才一定如實回旨……”
“我的話還沒有完。”裕王截斷了他,“可作爲列祖列宗的子孫,我若能繼承大統必重用此人!”
“王爺!”陳洪被這句話嚇得一顫,雙腿跪了下去,“奴才懇請王爺將這後一句話收回去!”
“不收回。我絕不收回。”裕王這時身上竟也出現了從父祖的血統裏承繼的固執,堅定地說道,“我知道,父皇是疑心上了是我在指使這個人上的這道疏,疑心我要逼父皇退位。我這就寫本章,懇請父皇開去我的王爵,罷爲庶民也好,賜我自盡也好,我一定立刻奉旨。”
說完這番話,裕王立刻操起了筆,攤開空白的本章疾書起來。
“王爺!王爺!”陳洪跪在那裏疾呼了兩聲,見裕王依然運筆如飛,便膝行了過去,雙手抓住了裕王的手腕,大喊了一聲,“王爺!”
裕王的手被抓住了,冷冷地望向了他。
陳洪依然抓住他的手,高擡着頭:“王爺想要亡了列祖列宗的江山嗎!”
裕王:“列祖列宗的江山已經要在你們這些人的手裏亡了,還輪得上我去亡國嗎!”
“王爺這話包括奴才?”陳洪睜着驚惶的眼直望着裕王。
裕王不答。
陳洪慢慢鬆開了裕王的手,轉頭望向了供在一座紫檀几上的劍,站起來走了過去,雙手捧過那把劍又面對裕王跪下了:“王爺如果這樣看奴才,現在就賜奴才死了吧!”雙手將劍高高一舉。
裕王冷笑了一聲:“內閣大臣六部九卿的堂官都被你禁閉在西苑值房,大明朝都已經癱了,除了皇上,就數你大,我哪能殺你!”
“王爺冤煞死奴才了……”陳洪舉劍的手軟了下來,趴在地上突然大聲哭了。
裕王不再看他,也不再寫奏本,兩眼虛虛地望着前方。
陳洪哭了一陣,收了聲,又望向裕王:“王爺既這樣認定奴才,奴才今天不死,明天不死,總有一天死無葬身之地。要死的人了,懇請王爺讓奴才說幾句話。”
裕王:“你要說什麼,誰能擋你。”
陳洪抹了一把淚:“那奴才就說。王爺請想想,不要說皇上萬歲爺那樣剛烈的人,從古至今,攤上哪一個帝王看到海瑞這樣的奏疏能夠忍受得住?正如秦王所言,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今夜突然出了這麼一件捅天的事,王爺告訴奴才,奴才該怎麼做?”
裕王慢慢望向了他。
陳洪:“奴才能做的,第一件便是替皇上消氣,一切事都要讓皇上消了氣,纔不至於不可收拾。”
“把滿朝大臣都關起來就能讓皇上消氣?”裕王的語氣已經有些柔和了。
陳洪:“消了氣才能慢慢釋去皇上的疑心。奴才伺候皇上三十年了,也算是知道皇上的人。皇上一旦起了疑心,豈止是大臣們中有許多人要受牽連,王爺也會受到牽連。奴才這樣做也是爲了慢慢消去皇上的疑心。王爺請想,奴才爲什麼要慫恿皇上讓趙貞吉去審海瑞?趙貞吉是徐閣老的學生,徐閣老又是王爺的師傅,那海瑞偏又是趙貞吉的屬下。趙貞吉不卸去嫌疑,所有的人便都有嫌疑。奴才這點苦心,王爺難道不能明察!”
這番話打動了裕王的心,他又開始重新審視跪在面前這個人來。
陳洪又抹了一把淚:“王爺說奴才將滿朝大臣禁閉在西苑,奴才算個什麼東西,就有這個心也沒這個膽,有這個膽也沒這個本事敢跟我大明朝滿朝的大臣爲敵。這個時候只能讓他們在值房坐着,同時奴才已經將海瑞進京後所有的行狀從司禮監調了出來呈交皇上御覽。海瑞進京後的情形奴才早就問過了,除了跟都察院御史王用汲還有鎮撫司的齊大柱有些往來,跟朝中其他任何大臣都沒有往來。皇上看了那些呈報,自然便釋去了對羣臣的疑心,明天一早也就會讓徐閣老他們回部衙理事。王爺,您給奴才一個明示,奴才除了這樣做,還能怎樣做?奴才做的這些是想亡我大明的天下嗎!”說完又趴了下去,大哭起來。
裕王看着陳洪,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