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2
“站住!”高翰文的护兵又大声喝道。
“瞎了眼。灯笼上這么大的字也看不见嗎?”对方那人依然牵着马走来,竟是谭纶。
這边的兵都盯着望向灯笼——灯笼上赫然印着“总督署”三個大字!
臬司衙门几個兵气焰立刻沒了,把刀慢慢插进刀鞘,让开路站在那裡。
“谭大人!”高翰文在信阳驿站见過谭纶,這时禁不住激动,迎了過去。
谭纶一把拉住了他的手,說道:“我們一边說话。”
见二人向驿道旁树林走去,臬司衙门那個队官便示了個眼色,带着两個兵跟了過去。
谭纶停住了,回头望向那三個兵:“干什么?”
那队官:“回谭大人,小的们奉命护卫高府台。”
谭纶:“刚才我都听到了,高府台說要走,你们挟着他不让走,這是护卫嗎?”
那队官不吭声了。
谭纶:“大明朝的律法,文官节制武将。几個臬司衙门的兵竟敢要挟杭州知府兼赈灾钦使!来人。”
总督署的亲兵应了一声,都走了過来。
谭纶:“把他们的刀都下了,看起来。”
亲兵们立刻涌向那队官和八個兵,把他们的腰刀都摘了下来。
“一边去,蹲在一起!”
队官和八個兵被赶着都蹲到了路边。
“請。”谭纶這才又领着高翰文向小树林走去。
田有禄居然把沈一石那個管事還有四個兵都领来了。
站在暗处的蒋千户和徐千户对望着点了下头,又向那一行望去。
田有禄在敲牢房的门,說了几句什么,牢门开了,田有禄领着那管事走了进去。四個兵留在门口站着。
蒋千户:“過来!”
几個站在不远处的兵跑過来了。
蒋千户:“那些人都换了衣服嗎?”
一個兵:“回蒋爷,早换好了。”
徐千户:“等海瑞一走,把织造局的人领走,就叫他们杀进去。”
几個兵:“知道了。”答着跑出了院门。
——牢门“哐当”一声又关上了,沈一石那個管事惊了一下,回头望去。
“請坐。”海瑞站在那裡,将手一伸。
那管事望着他,在大案对面的椅子上慢慢坐下了。
海瑞:“织造局的?”
那管事:“替织造局当差。”
海瑞:“本应该早去见你们的上司。出了冤狱,事关通倭的大案,脱不了身,只好屈驾請你们到這裡来谈。”
那管事:“上百船粮,我們家老爷可离不开。”
海瑞:“他离不开,当然是我去见他。”
那管事立刻起了身:“小的這就陪你老去。”
海瑞:“不急。离天亮也就一個时辰了。屈尊在這裡再坐坐。天亮后,我和你一起去。”
那管事:“不是說你老答应现在就去嗎?”說着便转望向田有禄。
田有禄:“沒有。我們堂尊只答应去,沒有答应现在就去。”
那管事:“那你现在把我领来干什么?”
海瑞:“你们是织造局的,按礼应该我陪。我去不了县衙,只好在這裡相陪了。”
“那就不用了。”那管事移开了椅子,“我還在县衙等着,你老什么时候去,我什么时候随。”
“把门锁了!”海瑞突然向王牢头說道。
王牢头就在门边,拿出一把好大的锁从裡面把牢门锁了。
那管事一惊:“你们要干什么?”
海瑞:“已经說了,我陪你到天亮,再去码头看粮船。請坐吧。”
——這边越等越不耐烦了。
徐千户:“還不出来,怎么回事?”
蒋千户也看出有些不妙了,对身边不远的一個兵:“過去问问,怎么回事?”
那個兵连忙奔了過去。
蒋千户徐千户两双眼巴巴地盯着那兵在门口问话,又盯着他们在敲牢门,又好一阵对话。完了,那兵又奔了過来。
蒋千户:“怎么回事?”
那兵:“說是海知县正跟织造局的人在谈事,要等到天亮以后才去粮船。”
蒋千户:“田县丞和王牢头呢?”
那兵:“這话就是田县丞和王牢头說的。”
蒋千户跺了一下脚:“這两個狗日的,反了水了!”
徐千户:“不能等了!你们多带些人闯进去,先把织造局的人弄出来。”
那兵:“回爷的话,牢门从裡面锁了。”
徐千户又气又恨:“撞门!撞开了再說。”
蒋千户:“要把织造局的人伤了,麻烦就大了。”
徐千户:“天都要亮了,先撞开门再說。”
蒋千户沉吟了片刻:“那就先在外面放火烧屋子,就說是报火警,把门撞开。将织造局的人和姓海的架出来,再行事!”
徐千户:“好办法!都听明白沒有?”
几個兵:“明白!”
徐千户:“一队放火,二队撞开门闯进去架人!”
“是!”几個兵立刻跑了开去,一边招呼着,更多的兵向他们聚拢過来。
好一阵忙乱,一個兵又跑過来了。
蒋千户:“又什么事?”
那個兵:“二位爷,牢门太结实,二队沒有撞门的家伙。”
徐千户气得要死:“找根大木头柱子!”
那個兵:“可這院子裡也沒有……”
徐千户:“那就到外面去找!找不着就把哪個铺面门外的柱子砍了!”
那兵:“明白!”又急忙跑了過去。
一队兵跑出了院门。在大牢不远处的街道旁看到了一家铺面外有根碗口粗的柱子撑着挑出来的屋檐。那個兵低声喊道:“就這根了!”
两個兵拔出了刀一边一個便往那根柱子的底部砍去。
柱子两边斜着砍出了两道深口。那個兵又喊道:“好了。撞倒它!”
几個兵犹豫了:“垮下来可砸人。”
那個兵:“砸不死。快撞!”說着自己带头用脚狠狠地向那柱子踹去。
那柱子晃了晃,依然不倒。屋檐上的瓦倒掉下来了几块,砸在街面上发出好大的响声。
“有贼!”铺面裡有人喊了起来。
两個兵走了過去,恶狠狠地威胁道:“闭嘴!再喊杀了你全家!”
裡面安静了。
踹柱子的那兵急了:“用肩,轮着撞!”
一個兵便卯了劲跑過去用肩头狠劲一撞,柱子大晃了一下,那兵也一屁股坐在地上。
另一個兵:“人推人,能推倒。”
踹柱子那兵:“那就推。”說着自己双手绷直了顶住那根柱子。
一個兵站到他背后双手顶住他的背部,几個兵后面的顶前面的,都站好了。
顶柱子那兵:“听我的号令。三(音:散)——起!”
所有的人一齐用力,那根柱子带着檐上的瓦“轰”地倒下来了。
那些兵连忙闪开。
踹柱子那兵:“抬上,走!”
几個人抬起柱子便跑。
刚跑了不远,侧方的街面上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了過来。几個人站住了。
一個官带着十几骑马从侧面的街上驰過来了。
马队在這几個扛着柱子的兵边上停住了。几匹马兀自绕着他们踏着碎步转着。
几個兵懵了。
那官便是高翰文,這时紧盯着他们:“哪個衙门的?干什么?”
那兵有些慌:“回、回大人,县牢着火了,我們去撞门救人。”
高翰文一惊:“带我們去!”
那些兵又不敢动了。
高翰文喝道:“走!”
亲兵们都拔出了刀。
那些兵只好抬着柱子小跑着向县牢方向引去。
高翰文带着亲兵策马跟去。
——火把都已准备好了,牢外院子裡那些狱卒住的屋墙边也堆了好些干柴,单等柱子一来便放火,再撞牢门。
火把光将大牢外的院子照得大亮,蒋徐二人這时已经退到了一间屋裡,站在门后边急等着找柱子的兵。突然听到了马蹄声夹杂着脚步声,便立时觉得有些不妙。
可院子裡那些兵已经等不及了,眼睛盯着院门,火把便在干柴边晃着。
蒋千户:“不好。叫他们先不要放火。”
门外一個兵立刻喊道:“不要放!先都不要放……”
正喊着,几個兵抬着那根木柱,一群人马紧跟在他们身后闯进了院门。
“关门!”蒋千户看到了高翰文,立刻一拉徐千户,将门连忙关上。
一群马驰到了院子裡,兀自在那裡小跑着转圈。
高翰文在马上大声问道:“哪裡着火了!”
抬柱子的那几個兵面面相觑。拿着火把的那几個兵也连忙将火把扔到地上,用脚一阵急踩,将火把都踩熄了。
高翰文目光炯炯环视着院内:“所有的人都站在原地,擅动者立刻抓了!”
总督署的亲兵立刻喝道:“列队!都站好了!”
臬司衙门那些兵慌忙分作两队在院子两侧站好了。
高翰文:“海知县在哪裡?”
抬柱子那個兵:“回大人,在、在裡边牢裡。”
高翰文下了马:“领我进去!”
海瑞慢慢从椅子上站起了,望着出现在门口的高翰文。
高翰文两眼闪着光,疾步从牢门的台阶走了进去。
田有禄连忙趋過去要扶高翰文:“大人,小心了……”
高翰文将手轻轻一甩,走近了海瑞,隔着那张大案,两人对视着。
海瑞已经看到了随他进来的两個总督衙门的亲兵,轻轻问道:“府台,见到胡部堂了?”
高翰文摇了摇头:“胡部堂派人来了。”
海瑞:“是谭大人?”
高翰文点了点头。
海瑞长出了口气,几天的疲劳一下子冒了出来,便坐了下去。
高翰文立刻喊道:“扶海知县去衙门歇息。”
田有禄和王牢头争着奔了過去,一边一個便去扶海瑞。
海瑞自己又站了起来:“失礼了。府台,還不是歇息的时候。”
高翰文关注地:“還挺得住?”
海瑞:“府台不也挺住了嗎?”
几天来高翰文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笑容,接着令道:“你们都先出去,我有话和海知县說。”
所有的人便都慢慢退了出去。
這边,田有禄一走出牢门便拉住了总督署一個亲兵的衣袖。那亲兵望着他。田有禄低声說道:“蒋千户和徐千户就躲在這個院子裡,挨着门找准能找出来。”
那亲兵:“一切听高大人的,這不关你的事。”
田有禄咽了口唾沫,又望向王牢头。
王牢头虎头虎脑:“放心,总要把那张字据拿回来。”
那边,高翰文和海瑞隔案坐着,双方的目光都望着对方。
高翰文:“這裡有我,沒人敢再闹事。谭大人的意思,你是裕王向吏部举荐的人,让你到码头上去把织造局的灯笼取下来,将所有的粮船都扣下。”
海瑞:“给我多少兵?”
高翰文:“要多少有多少。”
海瑞:“這话怎么說?”
高翰文从怀裡掏出一纸公文:“這是总督衙门的公文,拿着它,所有的兵你都可以调遣。”
海瑞双手从案上伸過去,接那纸公文。高翰文却沒有立刻松手,深望着他:“刚峰兄,该怎么干就怎么干。我与你同在!”
這时一缕晨曦从牢门外射了进来,天亮了。
入夏以来好些天沒有风的北京,這天的天亮时竟然起了微风,嘉靖便不让人关殿门,毕竟十几天沒刮风了,他愿意看着那风从外面吹进来,吹拂着垂在精舍和大殿之间的帷幔。
嘉靖盘腿坐在明黄色的绣墩蒲团上,厚厚的淞江棉布袍子已经系好了,脸色也比昨天晚上好些。
严嵩也赐了座,满脸惶恐,不是装出来的,眼睛昏昏地望着纱幔外边。
纱幔外跪着严世蕃。
吕芳照旧在忙活他的,先是给神坛上换了香,接着拿起一把拂尘,站到嘉靖身边,防着外面有飞虫之类飞了进来。一边又顾自說道:“還是万岁爷的诚心大,终于起了风。這一两天准有雨。”
嘉靖:“你少說话。让他们說。”
吕芳:“是,主子。”
严嵩不得不开口了:“严世蕃,浙江改稻为桑的事进展如何?灾民是不是都抚恤了?当着皇上,你如实陈奏。”
纱幔外传来了严世蕃的声音:“臣是昨天傍晚接到了浙江的呈报,說是淳安有刁民通倭。浙江已经派新任淳安知县海瑞去处置了。接着就会安排‘以改兼赈’的事。在六月,桑苗一准能插下去。”
嘉靖:“‘以改兼赈’是怎么改?”
纱幔外的严世蕃沉默了少顷,又有声音传来:“回皇上的话,還是让有粮的丝绸大户拿出粮来买灾民的田,然后改成桑田。那些卖了田的百姓也都做了安排,明年這些桑田還让他们种。”
嘉靖:“你說的丝绸大户是什么大户?”
严世蕃的声音又過了一阵才传来:“回皇上,当然是浙江丝绸作坊那些大户。”
嘉靖慢慢望向了吕芳,吕芳也回望着嘉靖,嘉靖示意他问。
吕芳:“浙江的丝绸大户该不是织造局吧?”
首先是严嵩,听到這句话感到一颤,倏地望向吕芳。
外面立刻传来了严世蕃惊惶的声音:“皇上!臣、臣不知吕公公這话什么意思?”
嘉靖又望了一眼吕芳。
吕芳:“知不知道,天知道,你也知道!”
严嵩立刻从矮墩上跪了下去。
风骤然间大了起来,挟着尖厉的呼啸声从远处,从四面八方刮进了殿门。精舍的两扇窗户忽地被吹得向外支起了,那纱幔便一下子从大殿方向飘飞向精舍,露出了跪在纱幔外的严世蕃。
吕芳急忙跑到飘向嘉靖那一边的纱幔,一把抓住,拽在那裡。這边的纱幔還在飘飞着,恰好拂過跪在地上的严嵩的头顶,猎猎地飘着。
玉熙宫的殿门也被风刮得“哐当”乱响,两個当值太监立刻向内顶住了殿门。
“关了!把殿门关了!”吕芳低声喊着。
两個太监便顶着风从裡向外费劲去关殿门。
“不要关。”嘉靖发话了。
“主子……”吕芳紧拽着纱幔望向嘉靖。
嘉靖:“朕說了,不要关。”
吕芳只得又嚷道:“甭关了,過来将纱幔扎紧了。”
两個当值太监顶着门放不开手,只好迎着风声向殿门外喊道:“来两個人!”
殿门外立刻趔趄进两個太监,被狂风吹着飞一般飘了进来。
两個太监一边一個拽住了纱幔跪在地上,吕芳腾出了手,跑到了嘉靖身前数尺开外,替他挡着风。
嘉靖:“不要挡着朕。”
吕芳只得慢慢移向嘉靖身边,紧张地关注着他。
风太大,嘉靖闭上了眼:“当着天,严世蕃你要如实回话。”
严世蕃跪在那裡正好是背对着风,便睁大了惊惶的眼,大声回道:“皇上就是天,臣沒有說一句假话。”
說来也怪,严世蕃說了這句话,那风渐渐小了,天却慢慢暗了下来,這是要下雨了。
嘉靖的手微微挥了一下。吕芳立刻望向仍然跪拽着纱幔的两個太监:“這裡沒你们的事了,叫上门边的两個人,都出去。”
“是。”两個太监扎好了纱幔,连忙爬起,退了出去。退到门边又招呼着那两個太监一起退出了殿门。就在這时,一连扯的闪电,不久,从天际远处滚過来一阵闷雷。
嘉靖:“严世蕃,這雷你听见了沒有?”
严世蕃高抬起头:“天在上,皇上在上,臣要是敢欺君,叫天雷立刻将臣殛了!”
紧接着又是一道好亮的闪电,跟着便是一声炸雷,下地了,好像就炸在殿门外!
暴雨紧随着雷声倾泻而下,嘉靖的目光穿過精舍中间那道槅门,望向北墙槅窗大殿外天幕般的雨帘:“上天把九州万方交给了朕,朕是天子,也就是万民的君父。现在朕拿着钱去贱买子民的田地了。朕真要是這样的天子,天厌之!真要是這样的君父,万民弃之!”
严世蕃那张大脸本来就白,听了嘉靖這番话立刻变得更白了。
严嵩跪在那裡攒足了劲,厉声地說道:“严世蕃,回话!”
严世蕃:“臣该死。如果浙江真有人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灾民的田,臣立刻彻查。”
吕芳:“這還用查嗎?浙江打着织造局的牌子去买田,杨金水還沒有回杭州。粮船离开杭州的时候,郑泌昌何茂才都在码头上。這两個人就沒有向内阁呈报?”
严世蕃:“内阁沒有接到呈报。這件事要真是郑泌昌、何茂才干的,臣請立刻在浙江将二人就地正法,臣也愿意一同领罪。”
“回得好。话回到這個份上,朕也不能够不认可了。可朕认可了你们,天下臣民不认可朕。”嘉靖的目光从严世蕃脸上又扫向了严嵩,“朕将内阁都交给了你们,你们落下了這么大的亏空!为了替你们补亏空,朕也同意了你们去改稻为桑。如果你们现在要把亏空的账都算到朕的头上,朕這個位子干脆让给你们来坐!”
什么叫伴君如虎?严嵩严世蕃父子這时真是从五脏六腑都感受到了。严嵩立刻取下了头上的纱帽,严世蕃也取掉了头上的纱帽,放在地上。
严嵩抬起了头,已然老泪纵横:“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都是严世蕃的错。只要能够澄清圣名于万一,臣和严世蕃现在就請皇上治罪。”
嘉靖:“事情闹到這個地步,你们就想撂纱帽了?”
暴雨在殿外响成一片,殿内却出现了死一般的沉寂,四人都默在那裡。
嘉靖慢慢望向了吕芳:“咱们就姑且再信他一回,事情让严世蕃去查。今天朕說的這些话,就你们三個人听了,不要传出去。”
吕芳:“奴才明白。”
严嵩和严世蕃闻言都是一振,抬起了头泪眼巴巴地望向了嘉靖。
嘉靖望向了他们:“内阁還交给你们,该干嗎干嗎去。”
严嵩和严世蕃几乎又同时磕下头去:“臣谢恩。”
二人這才又从地上捧起纱帽戴上,严世蕃很快站了起来,严嵩手撑着地却一时站不起来。
嘉靖望向严世蕃:“扶你爹起来。”
“是。”严世蕃几步走到严嵩面前搀起了他。
严世蕃扶着严嵩的身影消失在精舍的大门外,嘉靖望着直对着精舍门通道北窗外连天的雨幕,雨声弥天而来,仿佛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這时都笼罩在铺天盖地的雨中。
“锦衣卫那几個人到浙江了嗎?”嘉靖突然又问吕芳。
吕芳连忙趋到他的身后,轻声地回道:“主子,他们昨天晚上才走呢。”
“再派几個得力的去!”嘉靖心情十分灰恶。
吕芳:“是。”
倘若是晴日,严嵩的双人抬舆照例都停在玉熙宫大殿的石阶下,今日大雨骤至,两個当值太监早已将抬舆抬到了玉熙宫大殿的门外廊檐下静候着严嵩出来。
明制,亲王或老病大臣有特旨可以赏紫禁城乘双人抬舆。所谓双人抬舆,不過一把特制的椅子,靠背和两侧用整块木板封实,只前方空着让人便于乘坐,雨雪天還允许在上面加一覆盖,前面加一挡帘,两根竹竿从椅子两侧穿過,由两人或手或肩抬扛而行。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帝搬进了西苑,紫禁城赏乘双人抬舆便变成了西苑赏乘双人抬舆。
严嵩任首辅,从七十到八十就一直享坐這把抬舆。看天象知今日有雨,当值太监早已在抬舆上加了覆盖,抬舆前也加了挡帘。
严世蕃沒有乘坐抬舆的资格,另有一当值太监早已给他备下了一把偌大的雨伞站在抬舆边。
严世蕃搀着父亲从精舍门外通道向大殿门边几乎是挪着走過来的。从精舍门外沿通道走到大殿门边也就五丈路程,今日,被严世蕃搀着的严嵩竟仿佛走了二十年。执掌内阁二十年来,多少风雨挥洒而去。今天這场大雨就凭着抬舆上那方覆盖那块挡帘和那把雨伞還能遮挡得住嗎?严嵩心中也如這天气一般晦暗、阴沉。
高高的玉熙宫大门的门槛就在脚下了,严世蕃双手加力欲将父亲搀過去,严嵩這时竟停下了,推开了他的手,撩起了袍子,一條腿慢慢先迈過去,另一條腿又慢慢迈了過去。
严世蕃刚受了一番雷霆震怒,這时又被父亲一阵冷霜劈头打来,一时也负了气,干脆站在殿门内,看着他迈出门槛。
抬舆的当值太监可不敢怠慢,一個人立刻在抬舆后升高了轿杆以使前面的轿杆着地让严嵩好迈過前面的轿杆,另一個立刻掀开了抬舆的挡帘候严嵩坐进抬舆。
严嵩這时竟看也沒看那乘抬舆,偌大的年纪竟径自从大殿的石阶走向漫天的雨幕!
几個太监都懵了。
严世蕃這时不能再负气了,立刻跨過大殿门槛从太监手裡接過那把雨伞倏地撑开追了下去,将雨伞罩在父亲的头上。
严嵩下了台阶又站住了,不看身后的儿子,只望着白茫茫的雨幕:“将雨伞拿开。”
“爹!”严世蕃這一声叫得近乎慷慨赴义,“你老替皇上遮风挡雨,儿子可一直在替你老遮风挡雨!要杀要剐我一個人当了,不牵扯你就是。”
严嵩這才慢慢侧转了头望向儿子,满头满脸水淋淋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泪水:“严世蕃,我告诉你。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只有一個人可以遮风挡雨,那就是我,不是你!你和你用的那些人沒有谁替我遮风挡雨,全是在招风惹雨!皇上呼唤的风雨我遮挡二十年了,你们招惹的风雨沒有人能替你们遮挡。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诛灭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诛灭十族!扔掉你手裡那把伞,它救不了你,也救不了我严家。”說完径自一個人任凭暴雨满头满脸满身打着,艰难地向前继续走去。
严世蕃眼前只剩下了一片白茫茫的水幕,接着手一松,那把伞立刻在风雨中飘滚了开去,自己也让暴雨打着,朝父亲若隐若现的身影跟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