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一千零一章联结勋贵(上)

作者:黄梁生
1001小說旗 从局面上看,時間在嘉靖一边,雪娘的肚子裡怀着龙胎,新军进行编练,三大营的改造,也在有條不紊的进行之中。进京铨叙的官员,也都懂得要到杨记茶楼买块牌子,才能顺利升任,而這些人,从此又不得不成为帝党。从常理上說,肯定是皇帝尽可能的推迟与首辅战斗的時間,最好是再拖延几年,杨廷和年老力衰之后,也许不用战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从這個角度看,现在反倒是避战,更符合嘉靖皇帝的利益。但是杨承祖却道:“陛下,议礼之事,与开中法,有接近之处。为什么我們這次可以较为顺利的复行开中,就是因为开中法实行的時間并不长,還沒在人的心中行成习惯。所以,我們要取消它的时候,阻力其实也小的多。如果开中法从建文或是永乐开始就废除了,到现在過了百年,人们說不定就会把折色法当成一個祖宗成法,反倒是沒人想要开中了。奉考的事也是一样,早一年让先帝神主进入太庙,就早一天形成惯例。如果我們再等几年,等到杨廷和年事已高,接下来,還会有别人担任首辅。或许首辅可以换成我們的人,但是六部尚书,科道言官,九卿官员,我們不可能让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人。他们会觉得,名分已定,再想改,反倒成了异类。” 他停顿了片刻,又道:“再者,陛下需要显示出足够的强硬,才能让那些大臣知道,现在谁才是這朝廷之主。洪武朝时,内阁六部,哪個不是如履薄冰,不敢多說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现在的情形却全反了過来。還有人在朝廷裡议论着,商人交了税,就该获得权柄,权税并重,大臣要与天子共天下。這些话,有的是在朝堂上說,有的是在私下裡议论。不给他们一点颜色,這些言论,是不会自己消失的。” “朕明白大哥的意思,朕也赞成大哥的想法,唯一要考虑的,就是我們是否有必胜的把握。朕当初重用過徐阶,是想以心学对抗儒学理学,借王守仁的弟子门人,来制衡杨廷和。可是后来听他跟朕讲心外无理的道理,朕对心学,已经不感兴趣了,或者說,心学比起儒学以及理学来,与朝廷的为害更甚。徐阶谗害大哥,這未必是心学中人的意思,但背后一定有人授意。朕就更明白一個道理,不管他信奉的是心学還是理学又或者是什么,归根到底,他终究是個士人,他還是要为宗族,为利益,为自己的同年同榜同乡考虑。可是,朕不用心学,手上又是否有足够的人可用。内阁最强的法宝,就是辞官,若是百官一起以辞职相要挟,我們手上,有沒有這么多人手,可以顶上去呢?” “万岁放心,人手上,我們肯定是有的。陛下是万乘至尊,一声令下,又何愁找不到人来办公呢?再者說,在南京,我們也有一些人手,方献夫、桂萼、张孚敬,還有朝内的那位霍韬。咱们现在要做的,其实就是把事情闹起来,让這场战斗拉开序幕,哪怕暂时打不赢,也可以让他们继续打,直到我們取胜为止。现在朝廷裡,声音最大的,是那些大佬,一些中下层的官员,要么不說话,要么說话我們也听不到。這次的事,我們要让那些下面的人說话,這帮人被压制的久了,未必对杨廷和沒有怨气。這口怨气只要能为我所用,朝廷裡,我們就不会是少数派。先皇這個皇本考的名字挂的太久,也该去掉了,能够把名位正過来,太后那边,也一定很高兴。” 嘉靖沉默良久,最终猛的一拍掌“为了母后高兴,朕也豁出去了,大哥,你去联络武定侯郭勋,让他把三大营人马准备好。這件事一旦闹大,說不定就要用到兵,他和他的人,朕是要用的。” “陛下放心,臣马上去办,保证万无一失。” 京师郊外校场处,人马呐喊声,一浪高過一浪,旌旗招展,枪炮隆隆。這半年時間裡,京师已经建立起了铳炮作坊,大批火绳枪及仿制佛郎机炮,被制造出来,武装给了三大营裡新招募的士兵。让這本来充满暮气,只能算做空架子的京营,重新焕发了活力。 当初壬午之变时,三大营人马表现很是差劲,后来虽然杀了一些人,又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整体上的进步并不算大。還是在五营新军调拨入京之后,整個三大营才像是变了個样子,终于像是守卫京师的禁军模样,开始了操练,整顿,重新整编。 京师裡住户众多,附近田庄也多时权贵私产,操练人马的动静,不知道惊了谁的坐骑,吓坏了谁的牲口,或是走队列时踩坏了谁的庄稼,這些都不是京营将兵所能惹的起或是愿意惹的麻烦。事实上,這些年来京营纪律涣散,疏于操练,除了将官自身的問題外,客观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嘉靖整顿新军之后,将校场重新設置在皇家田庄以及杨记的田庄内,另一方面也下了严令,必须给士兵以最大的方便。除了操练上不至于挨投诉外,就连操练士兵的饮食,田庄裡也负责提供,保证士兵的吃喝。 這倒不是說他们在這裡训练,就不会扰民,毕竟這些士兵裡,有不少是三大营遗留的老兵油子,纪律性并不怎么样。在训练初期,很是闹出了很多事端。但是连苦主都不发话,其他被惊扰者,就沒有立场去告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军营内部的执法也空前严格,所有违反纪律的人,都按着规定领了军法,一段時間内,军营裡杀的人头滚滚,每天都有新的人头标杆示众。 靠這种铁血手段,暂时维持了纪律,使得下面的人不敢乱来,也让新军的精神面貌逐渐发生变化。现在過来带兵的,都是五营新军裡的优秀将兵,被提升了职务之后過来担任军官负责操练。 他们心眼实在,很多军营裡的老手段,对他们沒什么用。同时身上也有背景,有的人是安陆人,有的人身上带着雁翎刀,背后還有厂卫撑腰,那些老军汉想靠自己的关系压人也压不住,最后不管是否心甘情愿,也得按着新军的法门去操练。 渐渐的,三国战将勇的军歌,已经在三大营裡传开,新募的兵和三大营原有战兵,混合重编在一起,已经能够像模像样的列成阵型,举起长枪摆阵,或是排练着火器和器械如何搭配,怎么应敌。 将台上,武定侯郭勋盔甲在身,外套罩袍,一脸的严肃,手中令旗频繁挥舞,队列随着他的令旗变化。哪裡有做的不够好的,他只說一句话,立刻就有人拿了鞭子下去执行军法。 就在這一派肃杀严肃的气氛中,一骑快马冲进营门,直奔将台而来。不等郭勋发作,马上之人已经高喊起来“老泰山,小婿来看您了。” 郭勋神色一变,忽然将令旗交给身边的副将,撩起战袍下摆,向将台下飞快走去,心也跳的比平日更快几分,隐约觉得:這次,或许是自己的造化到了。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