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典範論
最難的是“勞而不怨”。大家常說,做事要任怨,經驗告訴我們任勞易,任怨難,多做點事累一點沒有關係,做了事還捱罵,這就喫不消了。但做一件事,一做上就要準備捱罵,“勞而不怨”,我覺得難在任怨。
“欲而不貪”這句話很有道理,人要做到絕對清廉,可以要求自己,不必苛求任何一個人。人生有本能的慾望,欲則可以,不可過分的貪求。中國文化,儒家也好,道家也好,都主張大公,但也都容許部分私心的存在。
“泰而不驕”是指在態度方面、心境方面,胸襟要寬大,不驕傲。
“威而不猛”,對人要有威,威並不是兇狠,一個人的修養,真有威德,人家看見自然會害怕,這是威,而別人的害怕,並不是恐懼,是一種敬畏、敬重之意。如果“威”得使人真的恐懼,就是猛了。我們看歷史上許多人,一犯猛的毛病,沒有不失敗的。
這五美包括了爲政和作人處世的原則,我們自己對五美作了解釋以後,看孔子的解釋,孔子說:“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這等於現在的民主政治,就老百姓所需要的,所要求的福利而利之,這就是惠而不費,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同樣的使用勞力,以對老百姓利益有關的事而勞動老百姓,就不會有人怨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所要求的是仁,而得到了仁,還有什麼其他的貪念?所要求的正當本分,而達到了目的,就沒有分外之貪。
“君子無衆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之人處在任何環境當中沒有多與少的觀念,如待遇的多少、利益的高低等等觀念,也沒有什麼職位大小的觀念,對於任何事情都不輕慢,一件小事情,往往用全力。佛學中有句話非常好:“獅子搏物”,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何以會是百獸之王?因爲他對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認真,當獅子要喫人的時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絕不放鬆,當獅子抓一隻小老鼠的時候,也是用全部力量,這種獅子的精神,就是無小大,無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爲容易,如果以爲容易往往出毛病,這就是說怎樣可以做到泰而不驕。下面講到態度:“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這還是就外形論,關於內在的意義,我們說過了。現在根據文字表面來說,一個人衣冠端正,禮貌威儀都到了,別人無論是遠瞻或近看,各個都生敬畏之心,這就是威而不猛的道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