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至三知的結論
因此有一位朋友精於算命的引用這句話,說孔子主張知識分子必須懂得算命,實際上孔子這句話,並沒有提到算命,孔子的時代,還沒有用八字來算命的事,用八字算命興起在唐代,嚴格說來早一點在南北朝纔有,中間加上了印度傳過來的文化,如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的動物生肖,是由印度傳來的,我們原來只有地支,沒有配上這些動物,東漢以後印度傳來了這一套,到唐代才形成算命的學問。而算命之術分許多大派,同樣的八字用這一派方法算很好,用另一派方法算又很壞。在算命者說來,歷史上最好的命是乾隆,他八字內地支涵的四個字是“子、午、卯、酉”,叫作四正的命,乾隆的命好,歷史上的皇帝,沒有比他更舒服的,六十年的太平皇帝,活到八十幾歲,所以自稱十全老人,樣樣好,只有當這種皇帝還蠻舒服,歷史上其他皇帝,沒有一個不憂患的。可是有一個人的八字和乾隆一樣,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而爲叫化子。那麼這個命怎麼去算?像這樣的算命例子多得很,算命的人卻說,因爲地區不同,乾隆生在北方,那叫化子生在南方。在空間上,同一房間兩張牀上出生的,還是有差別,這叫移形換步。變動一步,所看的對象,形態就變了,形態變了,結論就不同。如果要講這一套,那麼一個人連路都不敢走了,這中間就有一個道理,所謂“魔從心造,妖由人興。”
孔子所講的命,其真正意義,指宇宙的某一法則,人事、物理、歷史的命運,時間空間加起來,形成這一股力量的時候,人對他沒有辦法轉變,這就是命。現在我們稱它爲“時代的趨勢”。勢在那裏的時候,像汽車那股動的力量還沒有完,沒辦法停止,歷史時代有他的前因後果,爲什麼我們這個時代會形成這樣?所以這個“命”很難講。就現代來說,我們的八字早已算好了,不過不是生辰八字,而是“生於憂患,死於憂患”八個字。中國古代有“天命之謂性”的“命”又是另一種解釋,解釋作宇宙生命之命,如果我們把《論語》中這一句解釋作生命之命,又牽涉到哲學問題了,而命運之命包括了哲學與科學的問題,也是非常難研究的。孔子這裏說“不知命,無以爲君子也。”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人不知道時代的趨勢,對於環境沒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無法爲君子。
“不知禮,無以立也。”這個禮包括了文化,以前我們再三的解釋過了,不多說了。簡單說,一切禮義,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道理、人生道理要懂得,假使不懂,就無法站立在這人世間,就永遠跟着環境轉,自己沒辦法特立獨行。
“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照文字解釋,不知道說話,無法作人。人怎會不知言?各個都會說話,這個“言”就代表言語文化,比如古人先賢告訴我們的話,我們不能深切真正瞭解,就無法作人處世。如《論語》,是孔子的人生經驗,告訴了我們,不懂,就不知怎樣作人做事。
這一節書到此結束了,就是自“子曰:學而時習之。”開始,全部《論語》二十篇連起來,都是學問。學問不是知識,不是文字,學問是拿人生修養來體驗,隨時隨地來學習,才能達到“知命”而“自立”的境界。這樣,才能算是“知言”,纔不是白讀了《論語》。我認爲《論語》的精神大致是如此。對與不對,我也不知道。我的學識止於如此,如果明天更有深造,那又另作別論了。
(笑)。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