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新年聯歡和一對新人
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全軍區放假2天。
除了巡邏兵、警衛、哨崗等要堅守的崗位,全旅共同歡度新曆年的到來。
根據地華人、華僑佔主體,過農曆年,也過公曆元旦節。
緬北風俗就不太一樣,主要過緬歷的節日,比如一月的潑水節,此外,各族也有本民族的節日。
風俗不一,衆口難調,索性統一過元旦節,歡慶新年的到來。
新年就要喜慶,旅部爲每一位指戰員準備了過年福利包,裏面有一個月的津貼,10元-30元不等的購物券。
工地打工人也有福利,除放假一天外,每人多發3天工資,另外加餐一頓。
學校裏的學生也有福利,兩所小學的小朋友,每人發一支鉛筆,一小袋糖果。
放了假,木姐的人氣一下子旺起來,小商小販們反應迅速,沿街擺攤叫賣,將過年的氣氛烘托出來。
紅燈籠掛起,熱鬧的街道上,滿是歡欣雀躍的人們。
木姐碼頭,風塵僕僕的孫國立跳下船,背起大大的行囊,他終於到家了。
剛進小鎮,望着人流密集、滿眼喜慶的街道,他有些慌,才離開半個月,怎麼變化這麼大?
孫國立連忙問走過的軍人,“同志,這是怎麼了?”
周凡笑道:“這是軍區放假過年,你不知道嗎?”
望着滿臉風霜的漢子,周凡才覺悟,“你從北邊回來的?探親假結束了?”
“你要銷假?”
周凡的話像機關炮一樣快,“銷假不用回孟牙,旅部直屬機構一起搬到解放路38號了!”
“你不知道吧?”
“我帶你去!”
孫國立被他說懵了,不自覺地跟上腳步。
路上,周凡說個不停,自從出師後,他就一個人開車,在昆瑞公路上來回奔波,可把他給悶的。
“鎮政府成立後,給十字大街命名,東西走向的叫解放路,南北走向的叫人民路。旅部集中在解放路東邊辦公。”
目送孫國立進去,周凡意猶未竟地搖頭,繼續去逛街,找下一個嘮嗑對象。
報道後,出了軍辦大門,孫國立有些茫然,根據地變化太大了,連營部也搬到姐蘭村了,不用回孟牙河谷。
“呆子,想啥呢?”吳晴嬌俏地嚇他。
財務局的同事,在旅部遇見孫國立,立馬回來告訴茶飯不思的她。
半個月不見,甚是想念,吳晴立刻趕了過來,逮住發呆的他。
一聽佳音,孫國立回神,脫口而出:“吳晴,真是你?我想你了!”
吳晴嬌羞地抓了下發梢,“你嘴巴抹蜜了?”
望着衣服褶皺的他,吳晴忘了羞意,着急問:“你怎麼回來這麼早?喫飯了沒有?”
按兩人的約定,他回臨安老家後,要待上一星期到半個月時間,到1月中旬纔回來。
“我就想早點回來。”他不願多說理由。
吳晴拉着他上財務局食堂,讓師傅煮了一大碗過橋米線。
要是以往,不是飯點,別想在單位食堂喫到熱湯。
可這兩天不一樣,因爲放假過新年,掌勺大叔特開心,被小姑娘一捧,就答應開火。
不過不能佔公家的便宜,吳晴要給一張飯票。
喫着熱騰騰的米線,在空落落的食堂裏,孫國立和對象談了回家的經歷。
用了6天時間,孫國立回到老家。
家裏很好,爸媽都在紡織廠上班,弟弟和妹妹沒有輟學。
孫國立拿着匯票領回一大疊大團結,驚嚇到了孫爸孫媽,一家人連忙鎖門,生怕被別人看到。
“兒子,這錢怎麼來的?”孫爸顫抖着嘴脣問。
聽說緬北到處是鴉片,兒子不會是販毒,纔有這麼多錢吧?
孫爸不敢想象其中的後果。
孫國立拉高聲調,“爸媽,這是我的工資!”
聽了兒子的細細解說,一家人才放下心,給8年沒回來的他無微不至地照顧。
家裏好是好,但孫國立就是覺得不舒服,雖然習慣早起跑操,但沒有軍號就是不爽利。
他從來沒想過帶錢回家,藉此脫離組織。
緬北雖窮,但那裏有親愛的戰友,有可敬的旅長,更有那雙明眸,這一切都是無法割捨的。
只在家呆了三天,孫國立就收拾行李,準備南下。
“兒子,緬北太遠了,遠到我要戴眼鏡,才從地圖的金雞屁股下找到。你就不能留在家嗎?”
孫媽依偎着房門,眼眶發紅的問。
孫國立頓了頓手,“媽,我是軍人,是一名人民軍戰士!”
臨安火車站,一家人依依不捨的送別家裏的大兒子。
孫國立抱一下弟弟妹妹,“家裏的錢,夠你們讀書的,一定要上高中,考個好大學。”
孫毅抹了把眼淚,“我聽大哥的,一定考個好大學。”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