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撣族和敗犬們
送走馬塞西,張揚立刻回旅部,與謝和華調取馬幫檔案。
有古力等密諜提供的情報,九旅情報處的蒐集能力大大增強,基本建立各族頭面人物的資料卡。
雖然只是公開資料,但也是極大的進步,起碼不再是盲人摸象。
馬塞西公開身份是撣北商會長,長年活動在東枝、臘戌等地經商,頻頻和緬當局會面,人脈甚是廣泛。
看着檔案的一行字,張揚眼神一凝,“他曾用名saomaha?”
撣族命名風格與同族泰族不同,更受緬族影響,同樣是有名無姓。
saomaha,有多種譯法,九旅遵從慣例,音譯爲蘇馬哈。
這名字非常不簡單,蘇取自撣族已故頭領蘇瑞泰(SaoShweThaik)。
蘇瑞泰是上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代表撣族簽署了《彬龍協議》,後出任緬甸聯邦總統一職。
62年奈溫政變上臺,囚禁各族頭人,多族頭領被殺,蘇瑞泰的下場就是被毒死,就連他身邊的幼子也因此而死。
此後五十年,緬甸各族武裝叛亂格局由此而起。
夫死子沒,憤怒的馬哈迪維,返回撣邦組建撣邦民族軍。
蘇瑞泰次子曹詹在父親遇害後,也從美國返回撣邦,共同率領撣邦民族軍。
蘇馬哈的後綴,正是取自撣族革命精神領袖馬哈迪維。
撣族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與泰族有血緣關係,成軍時得到美國人的支持,處境較好。
撣族和克欽族的生態位很相似,分別坐穩民族武裝的第一、二把交椅,都有外國勢力(美國)的支援,也都是緬軍的重點打擊對象。
但撣族民族軍的境遇,比克欽獨立軍好很多。
越戰時,美軍在泰國有五大空軍基地,就近支援和投放補給撣族軍,甚至派出教官培訓軍隊。
有親兄弟泰國和野爸美軍扶持,撣族軍的使命不再是單純的民族解放,而是充當遏制緬共、泰共發展的棋子。
可惜撣族軍戰力孱弱,緬軍打不過,更別說針對緬共,處境一直很尷尬。
75年美軍徹底退出中南半島,同時泰共走向沒落,不久就失去武裝力量,不再威脅泰王統治。
兩相疊加,撣族軍沒了利用價值,就此失去外援,成爲“孤兒軍”。
戰場失意,撣族卻商場得意,憑藉背靠泰國的巨大優勢,做生意風生水起,馬幫遍及大金三角地區。
完成國民經濟壟斷後,軍政府露出內殘外忍的獨裁本質,加上國內民生凋敝,急需商品平息市場波動,很歡迎馬塞西這類邊境商人到緬甸貿易。
謝和華調笑道:“馬塞西其志不小。”
“那是!蘇馬哈,君子復仇十年不晚!”說完,兩人哈哈一笑。
相比戰鬥慾望無窮的克欽獨立軍,撣族就佛性很多,像個秀才一樣,造反二十年,也沒見啥成果。
若不是軍政府一直不接受投降,估計撣族早就放下武器。
緬甸版的臣不欲死戰,只爲乞和,奈何官逼民反。
謝和華:“他們喜歡做生意,我們也喜歡,天作之合啊!”
撣族專注商業,對九旅也是大好事,可以藉助它的商業網絡,將根據地的商品輸送出去。
勝利牌自行車,擺明是根據地產物。
九旅旗下馬幫使用單車,或者售賣,過於敏感,也會將把柄送到敵人手裏,不利於商業擴張。
通過撣族這個中間商,就規避了風險,以後敏感的工業品,都可以由其發賣出去。
以撣族的廢物戰鬥力,想要突破九旅的組織體系,滲透進根據地內部,簡直是妄想。
情報處卻可以借用撣北商會的網絡,蒐集更多的情報,乃至將諜報員散得更遠。
第二天下午,張揚依約來到鹽盆施工現場。
3層樓高的製鹽車間和2層樓高的滷水淨化車間,佇立在鹽廠的正中心,成爲鹽盆最耀眼的建築物。
製鹽車間使用鋼筋砼框架結構,並做防腐處理,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500平方米,內部包含循環泵、蒸發器、加熱室等設備。
張揚走進車間時,工人正在焊接管道,把供熱系統和製鹽設備連接起來。
滷水淨化車間更爲龐大,面積達到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爲3000平方米。
同樣是鋼筋砼框排架結構並做防腐處理,主要安置絮凝劑配置系統、泵類等設備,進行滷水淨化工藝。
如此大的滷水車間,顯然超過鹽盆一期10萬噸鹽的用地需求。
韓馹解釋道:“滷水設備是一體的,現在建一個小的,以後擴大產能還要建一個更大。這顯然是浪費,不如一次建成,省掉重複建設的成本。”
“有一整套絮凝劑配置系統在,後續擴大產能,只需添加離心機等設備。”
張揚:“現在上幾個水環壓縮機和離心機?”
韓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