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借雞生蛋
股市的錢不到手,永遠是虛的。
相較資本市場,李國成更重視實業,更想腳踏實地地興辦工廠,爲革命事業添磚加瓦。
在根據地時,只通過資料瞭解香江,紙上得來終覺淺。
當站在高樓上,透過百葉窗,凝視車水馬龍、霓虹璀璨,李國成才豁然開朗,對香江全貌有了清晰認識。
1978年香江產業格局,爲序70年以來的慣性,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依舊是工業核心。
紡織業、製衣業、塑料業、五金、手錶、機械爲主的製造業,僱員達到80多萬人,佔全港就業人口的一半。
但遲暮的腳步卻不斷靠近。
60年代最爲輝煌的紡織業,現在頹勢盡顯,失去往日榮光。
去年12月,歐洲共同市場跟進美國政策,進一步限制香江紡織品進口。
香江紡織業失去最惠國待遇,紡織行會估計今年起,每年將損失10億港元,造成1萬工人失業。
接替紡織業的製衣業,本有望進行產業升級,成爲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產業。
可枷鎖早就準備好了!
爲了限制華夏進行轉口貿易,歐美國家對香港製定了紡織業的出口配額。
配額權,也就是出口權,掌握在港英政府。
生死之權在主人手裏,香江製衣業只能跟着指揮棒走。
1975年順德人羅定邦搞到一份成衣配額,自此躍升爲香港製衣業四大家族之一。
另外三大家族,全部和羅定邦一樣,通過炒賣出口配額暴富。
能坐着收錢,又何苦埋首織布機。
製衣業進入內卷的紅海時代,無論大小,所有的製衣廠都淪爲代工的血肉工廠,再無樹立品牌和產業升級的機遇。
塑料業在60年代中期迎來輝煌,全球的塑料花幾乎都是MADEINHK。
70年代塑料花熱潮降溫後,歐美企業開始向香港發放塑料玩具訂單,孟山都和陶氏化工佈局香港,就近提供原料。
至近年,塑料業被玩具業取代,就連從塑料花起家的李某人,早就轉型進入房地產等朝陽產業。
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樣,玩具業也逃不開內卷化,早已成紅海。
1978年香江產業最具活力的實體產業,是製造業和電子產業。
面對南韓、蛙島、星城的追趕,五金等機械市場早就丟失,唯有手錶業保住了產業地位。
去年全港出口手錶萬隻,出口數量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位,出口總值27.33億港元。
電子產業市場規模更大,去年出口額將近100億港元,成爲僅次於紡織業/製衣業的第二大行業。
以78年爲分割線,舊的電子業以收音機、錄音機、電子錶、計算器爲主。
今年年初,電子遊戲機、BBCALL(傳呼機)成爲新風口,無數電子廠涌入新的藍海市場。
縱觀香江諸產業,張揚選定電子產業爲突破口。
來到香江後,李國成更覺旅長決策是對的。
從59年起,香江就成爲收音機生產基地,爲索尼代工生產晶體收音機,諸多美國企業來港設廠,裝配分立組件,如磁芯存儲組件、二極管、晶體管和電容器等。
越戰時,香江電子產業進一步發展,曾爲美軍生產一些國防用電子產品,裝配過有線、無線兩用電視機,火箭發射零件和雷達裝置等。
某種程度上,依靠香江電子產業,九旅可以開發和生產具有70年代初水平的雷達、制導等高科技零配件。
70年代大規模集成電路問世,電腦、電子錶產品迅速增長,香江電子業迎來新機遇。
更多外資在港設廠,帶來了用於裝配集成電路、電子錶、音箱器材、計算機、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的先進技術和設備。
香江電子產業緊跟時代發展,並不存在技術代差,反而積累了大量的代工經驗,並儲備了大量人才。
進入電子行業,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2月20日起,李國成走遍香江各處工業大夏,深入瞭解電子產業的現狀。
此時政委也變了模樣,一副商業精英的打扮,穿西裝打胎,戴上金絲眼鏡,將銳氣收斂心藏。
考慮良久,李政委決定從最成熟的產品-收音機入手。
此時的收音機行業,早就渡過廝殺階段,進入微利時代。
活着走出無秩序競爭的電子廠,無力再發動價格戰,整個行業默契的保持微利生產。
電話機、BB機等風口出現,無數電子廠捨棄收音機生產線,轉入新行業。
這進一步降低了收音機業的競爭力度。
技術成熟、產業鏈成熟、市場競爭小,這些都契合香江辦事處的要求。
“就這家吧?讓代辦出面收購!”
“把我們早準備好的管理、技術團隊派出去。”
去年,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