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激進的人
“總經理,華潤來人了!”
“總算來了!”李國成摘下眼鏡,將公文合上,交給一邊的祕書。
木西公司大堂前,李國成率一衆高層,迎接華潤一行人的到來。
孔方下車後,大聲笑問,“李總,來遲這麼久,真是對不起!”
“能來就行!好菜不怕晚喫。”
大家客套後,進入頂樓的總經理辦公室,只留下李國成、王海、孔方,和另一名不說話的人。
孔方主動介紹:“這位是總部保安部的霍倜。”
霍倜甚是高冷,只點頭打了聲招呼,“今天,我只帶耳朵,只聽不說。”
爲了衝散略帶尷尬的氣氛,孔方讚歎道:“沒想到木西發展這麼快,都有辦公大樓了。”
李國成附和的感嘆,“存放這麼多寶石,不找獨棟大樓,實在不放心。”
木西草創時,條件非常簡陋,和張達借了一個小倉庫,作爲寶石存放處和辦公地點。
直至今年,出於安全考慮,纔來到油麻地西南角,租下一棟8層帶院子的小樓。
有了獨立總部,把地下室改造成存放寶石的保險櫃,安保工作好做很多,特戰隊員才能睡個安穩覺。
泡着剛學的功夫茶,李國成才問:“事情有變化?”
到羊城會見各方勢力,席間有人向李政委推薦華潤投資部部長孔方,開始大家只是閒談。
直到孔方提及九龍倉一事,且暗示發覺木西公司巨資入市,想要一起合作。
香江辦事處的收購舉動,在地頭蛇港府和華新社面前,並無保密可言,李國成早有心理準備。
知道就知道了,政委也不藏着掖着,說了個大概。
雙方商談甚歡,達成口頭合作意向,具體事宜到香江再細談。
這一拖就是一個月,九龍倉股價從16港元,一路飆升到目前的38元,市值翻了不止一倍。
孔方苦笑道:“總部分歧很大,一直到3月初纔有裁定,准許投資部下海。”
早在建國時成立的華潤,在面對西方封鎖的情況下,逐漸成爲華夏對外的總代理商。
到今年,華潤已是一家幾乎代理所有國內商品的貿易巨人,手裏掌握青島啤酒等諸多民族品牌的海外商標權。
華潤在港一大業務是向港島供應食物,旗下的五豐行承擔起內地鮮活冷凍食品供港的“三趟快車”的運作。
這個時代,華潤無疑是駐港第一大國企,掌握的資源不亞於所謂的幾大華人家族。
舊時代,華潤一直嚴格按照上級的指示經營,加上港英限制,一直沒能擴張商業版圖。
它就如同守門的巨鱷,靜靜地守在海邊,望着維多利亞灣裏的各類“食肉魚”肆意吞噬財富,不斷地壯大,自己卻只能收緊利爪。
隨着新時代來臨,改開大潮將推開大門,守門人的特殊使命,即將結束。
面對新時代洶涌的潮水,華潤必須做出改變,因爲過去的代理權,都將一一回歸“原主”,不再擁有壟斷權。
大局變革,有人畏縮不前,瞻前顧後,有的人卻早就貪婪海灣裏的鉅富,迫不及待地的想要入場撈一把。
孔方無疑是激進派推到前臺的人物。
對華夏的派系、格局,李國成沒有興趣,更不願意涉水,但他歡迎一切合作者,共謀發展。
“那你這次帶來什麼?”
孔方雙手一攤,“除了人,就只有5萬港元的經費。”
對於攜巨資進入資本市場一事,華潤總部乃至京城,分歧非常大。
以往,大家對股市完全是批判的態度,也不屑於去理解。
剛開國門,上層大佬們不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律,更無從決策。
最終大院裏的劃圈人發話:摸着石頭過河,但河水都沒喫過,又怎敢下河闖?
不過老人用特有的政治智慧,開了一道口子,允許華潤去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
指示到達華南,爭論就此結束。
華潤特許孔方帶隊,參與嘉正證券的合作,總的活動經費只給5萬。
李國成絲毫不在意這些,大聲笑道:“人來了就行!用客家人的話,有才就是聚財。
沒有投錢,孔方就沒有話語權,勢大的華潤一方,也就沒了主動權,無法干涉嘉正的操作,更多的是處於協從者地位。
華潤方的操盤手入場,嘉正證券避免了人的風險,解除最大隱患。
這種有人沒錢的合作模式,保證了己方的掌握權,對李國成來說,再好不過。
對於合作之事,孔方早就按捺不住,第二天一早,華潤的“學習”團隊正式入駐嘉正。
他們以旁觀者兼監督者的身份,目睹嘉正原操盤手的一切操作,直到雙方合作進入下一個階段。
孔方入駐嘉正時,九龍倉控股權爭奪戰進入小高潮,股價直指45港元。
4月中旬,怡和似乎穩住了局面,股價不斷的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