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爲利而來的克欽人
人間四月芳菲盡,清明節過後,從瑞麗江往北,緯度由低到高,次第進入繁忙的春耕。
連春節也只休息3天的華夏民工,這時都要回去種田。
春耕關乎一年的收成,一年的生計,比打工還重要。
工程團爽利的結算工資,統籌安排民工北返。
爲了促進消費,迴流資金,農具廠、機械廠等工廠,在木姐郊外的大空地上,舉行一場展銷會。
購買展會商品時,所有民工享受7折優惠。
展銷會有喜有憂,小農具賣得特別好,每個工人都買一把鉤刀、菜刀、鋤頭、鏟頭等。
自行車、板車、小型打田機,幾乎沒人購買,買的也全是本地山民。
國內農村的基本單元是公社,農機歸於公家,民工也不傻,幹嘛買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開荒、種自家的自留地,小農具纔是必需品,且能隨身攜帶回家,到家了裝個木柄就能用。
“別泄氣,早有預料的。”張揚勸慰展會負責人。
只要公社還在,就別想往北賣大農具。
這次展會,更多的是宣傳會,給北地農民留個印象。
等包產到戶來了,滇省又沒有配套的小農機。滇南市場早晚是九旅的,現在只是打下鋪墊。
至4月15日,2萬多民工全部離開,根據地各大工地一下子空蕩了不少。
到5月中旬,雨季就會到來。
還剩一個月時間,正好用來收尾。
旅部統籌調配人力,逐次完成各地建設,民工的離開,影響不大。
趁着根據地人潮少了,民政部做了一次人口初調。
西北軍區治下,直管的城鎮居民,包括工地的山民,一共萬餘人,下轄農村人口達萬多人。
合計,總人口2萬人。
去年4月,根據地直屬人口不到2千,現如今人口翻了10倍不止。
爲了更直觀、更深入地瞭解根據地,張揚在四月下旬,頻繁到鄉下去調研。
“脫下軍服,成爲一名爲老百姓服務的小鎮長,感覺怎樣?”張揚笑問楊開元。
從1月制定政策,到了4月,軍政分離才落實到基層。
楊開元不再擔任民兵營長,只任南坎鎮鎮長兼書記。
“眼一睜,就忙到晚上閉眼,哪有功夫做感想。”
俗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旅部公文源源不斷地下達,楊開元忙個不停,也沒那心思傷春悲秋。
“西岸新集市開了?我能去看看嗎?”
衛兵隊長謝小苗聯絡對岸駐軍,取得一致認同,旅長可以過河。
集市在我方控制下,很靠近河岸,又有炮壘駐軍保護,能確保安全。
根據地防線唯一的“漏洞”,就是西岸的大集市。
渡口炮壘之所以叫渡口,是因爲中緬印公路從這裏過河,再北上木姐,和中緬公路交匯。
渡口往西是八莫、密支那,西接帕敢翡翠礦區。
爲了獲取翡翠原石,根據地必須打開一個口子,讓克欽等各族走私販過來交易。
新建集市的位置,雙方都能接受。
登上渡船,楊開元感嘆:“修個橋就方便許多。”
張揚:“你打報告,旅部商議後再批覆。”
“我計劃修一個鐵索橋,通行5噸以下的車輛就行。”
雨季江水暴漲,小渡船沒法過河,這會影響到西岸駐軍的補給,和集市運作。
“鐵索橋投資少,見效快,若被敵人破壞,修復也快。”
雖然離開軍隊,楊開元考慮問題,還是帶有濃濃的軍事思想。
“你儘快提交申請報告,爭取雨季前修好。”
上岸,張揚先到炮壘慰問官兵,纔去往新市。
江邊集市佔地30多畝,一半是農集市場,包含牛羊市、日用百貨等大小市場。
根據地出產的農具,在這裏賣得特別好,克欽馬幫一次就採購幾百把砍刀。
根據地農村分田到戶後,許多農家要買牛馬耕地。九旅規劃的草場也要向外採購牲畜。
克欽邦是緬北有名的養牛地,龐大的需求,讓牲畜市場的興旺,僅次於農具市場。
這些都只是小買賣,大生意是佔集市大半面積的翡翠交易所。
翡翠市場的發展極快,年初時還沒成市,只有零星買賣,交易頻率不高。
因爲大家都怕對方黑喫黑,所以每次交易時,都特別謹慎,純粹是黑市交易。
等集市圍牆建起,進駐一個步兵連,有了武力保護,加上九旅是唯一買方,走私販只好跟着進入市場。
初時還不情不願的玉石商,很快轉變態度,積極的想要獲取更多攤位,意圖排擠後來者,以求在賣方市場建立更大優勢。
這是因爲他們嚐到交易所的好處。
有固定攤位,不用風餐露宿,交易的頻
如果只看到一半內容的用戶,請跳轉至:(絲路)看剩下內容。
【提示】:如果覺得此文不錯,請推薦給更多小夥伴吧!分享也是一種享受。
喜歡本站的用戶麻煩收藏一下。防丟失網址。百度搜索新絲路文學網就能找到我們。
本章未完,請跳轉至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