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趙匡胤:“統治者,裝什
【而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墨子創辦的墨家這個組織中可以領略一二。】
【墨家管理極其嚴密,紀律嚴格,高度組織化,具有極高的行動力,下屬對司極其忠誠,司手腕強硬,權威很大。】
【而且墨家這個準軍事化組織可以爲了一個義字赴湯蹈火,慷慨赴死,死不旋踵。】
【正是因爲尚同,羣體才能維持團結感,不是一盤散沙四分五裂,整個社會都能高效地組織統一協調起來。】
【才能最大發揮能力,才能維護社會的穩定和良性運轉。】
【但是尚同這一點也是向來爲世人所猛烈抨擊的一點,】
【有人是說大義滅親而非親親相隱,因而不符合人性角度抨擊。】
【排除親疏一定是法治的進步,是未來的趨勢。】
【但是爲了適應時代和民情,避免激化矛盾,該適當考慮親親相隱的合情合理之處,依情況判斷,儘量實現情與法的平衡。】
【而更多的人抨擊尚同是一種極端的高度集權專制的思想。】
【認爲這跟墨子先前提出的民主,平等等思想相矛盾。】
……
始皇帝:“我秦法歷來被視作嚴苛!但是我們秦法也講人情的!父子妻兒之間相互隱瞞,不獲罪!”
唐太宗李世民:“華夏千年以孝治國,難道老子犯了法,兒子就要去自首?這叫不孝!”
張居正:“親親相隱,這是千古俗禮,皇帝都攔不住!”
李白:“你說爲啥要墨子老跟大傢伙過不去,這不是典型的站在社會的對立面嗎?”
……
視頻繼續:
【應該這樣說,統治者的確應該經常體察下情,民情,瞭解現實實際,但是如何解決還是需要聽賢能的人的意見,而賢能的人應該服從更賢能的人的意見。】
【最後大家一同服從最賢能的人的意見這種管理模式。】
【如果只憑邏輯推理,而不管是否能夠實現的話,的確是很美好很理想的,最後也能達到很好的治世效果。】
【但是回到現實世界,我們會發現,這很難操作。】
【比如判斷衡量賢能愚笨的依據到底是什麼?如何選拔賢能?如何依據賢能程度排個高低?】
【雖然墨子也給出了自己的一些方法。】
【但是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性,而且人是在變化中的,人的賢能也是分方面的,沒有真正的十全十美的聖人。】
【而且異見者的觀點就一定錯誤嗎,這種尚同會不會變成對異見者鎮壓的合法武器?】
【當社會都是同一個聲音的時候,這個社會真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嗎,還能實現自我糾錯嗎?】
……
李白:“誰說沒有聖人!前天還有一個王陽明,昨天還有一個張載呢!”
唐太宗李世民:“問題是墨翟又沒見過王陽明和張載,他也不知道啊!”
乾隆:“天底下就一個聲音,那太可怕了!你們是沒經歷過,我經歷過!我搞個文字獄,天下就沒有人敢寫詩文,華夏文明險些毀於一旦!”
明太祖朱元璋:“我擦!你還幹過這種事?”
……
視頻繼續:
【第六,天志,明鬼。】
【除了根據尚同採取的政治的嚴刑厚賞以外,墨子還借用了天志明鬼來維護其統一的義的社會規則貫徹執行的合法性。】
【其實是鬼神意味着天命,意味着人不由己,對人的尊嚴的泯滅。】
【可墨子的天志明鬼很顯然並不是這麼個目的,甚至走向了對立面,要不然墨子還提節葬,非命幹什麼?】
【證明這一點就需要去看一看墨子借用鬼神包裝的內容是什麼——大抵是勸人棄惡揚善,即要踐行統一的義這一行爲規範。】
【而且神靈降下的賞罰都是個人自招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並非命定,所以每個人要自求多福,心懷敬畏,不敢做怪,遵守道德。】
【在每個人身都縈繞着無形的約束和束縛,而且更多的在指向更容易沒有敬畏之心和約束的統治者,用天志來監督統治者。】
【由此可見,墨子的“天志”不是爲統治者服務的,而是要迫使統治者爲民衆服務。】
……
漢武帝劉徹:“墨家雖然沒了,但是這一點被特麼儒家給繼承了,不然我下毛線罪己詔!”
嘉靖:“你還算好!老天爺但凡有個旱澇日食的,都是老子這個天子惹的禍,老子都得下罪己詔!”
明太祖朱元璋:“你也是傻,以後碰到這種情況,先拿下幾個內閣成員再說!反正是輔佐君王的,有鍋一起背!”
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都是統治者,裝什麼無辜?!”
……
PS:求鮮花,求收藏~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