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過場

作者:安革
縣試雖然一共有五場,但其實只有第一場最爲重要,是正場,剩餘的四場考試純粹就是府試模擬考試,第一場如果中選了,考生就直接有了考府試的資格,所以原則上只考取第一場也是可以的。

  因此,衆考生也對第一場最爲重視,考前基本將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這第一場考試的準備之中,花費了大量心血,而此刻衆考生全都安安靜靜地坐在考位上,不敢有絲毫越矩行爲,生怕因爲自己的一點不妥舉止將此前付出的努力都付之一炬了。

  根據清代的規定,第一場考試的考題是以“四書”爲出題範圍的八股文兩篇,“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其中四書八股文又稱“頭題”或“首題”,是四書正文中出題,要求闡釋,二十歲以上的考生和以下的考生拿到的問題是不同的。二十歲以上的稱爲“已冠文題”,二十歲以下的稱爲“未冠文題”,二者題目並沒有難易之別,只是採分時寬嚴不同。

  將紙鎮好,用硯臺磨好墨在答卷上填寫好個人信息後,孔昭易便在嚴密的考房之中靜坐起來,等待考題的到來。

  過了一會兒,孔昭易就看到衙役舉着題目牌子出現在自己面前,他凝目仔細看去,看見了上面的兩道未冠題,題目是“不以規矩”和“不亦說乎有朋”。

  閉目沉思,孔昭易腦海裏的文字流淌起來,兩道題的來源都非常清晰和簡單,並不是四書裏的生僻句子。

  前者語出《孟子·離婁篇》,原章雲:“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後者出自《論語·學而篇》,原章雲:“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前者爲單句題,較爲容易,後者爲截搭題,更難一些。

  孔昭易秉承着先易後難的想法,考慮先答第一題。

  原文重在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然而此文題只出“不以規矩”四字,因此作此題不能連下句一起說,只能在此四字上思維發揮。

  孔昭易靜心凝神,釐清利害,打下腹稿。以“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此兩句破題,先抓住“以”與“不以”正反兩面,以靠規矩,不以靠什麼,只是“明”與“巧”,用一“恃”字,便有文章可作了。

  沒一會,孔昭易就提起筆墨,打開草稿紙開幹,很快,一篇洋洋灑灑六百多字的八股文便在草紙上成形了,此時距離考試開始僅僅只有兩刻鐘。

  孔昭易接下來並沒有立即答另一道題目,而是專心於修改草稿,然後將其小心地謄寫在答卷上。

  謄寫文章之時,孔昭易尤其小心,因爲四書八股文的答題格式極爲嚴格,不光要求了每行要寫多少字,而且四書文必須由考生自己點句、勾股,字數不能超過七百字。

  另外就是寫字一定要寫標準的小楷字,不要過多地塗改。因爲無論是字跡潦草還是塗改過多,都有可能被作爲“污卷”而直接落選……

  當孔昭易在草紙上爲第二道題打完草稿,正打算再給草稿打磨一下之時,也就是考題展示大約一個小時後,他突然瞥見了學署教官正要進入考場,孔昭易連忙將放到一邊的第一份答好的答卷拿了出來。

  學署教官走入考場之中,按照先近後遠的順序來到一個個考生身邊,低聲提醒考生停下筆,然後學署教官便拿着染了印泥的金屬小印在考生答卷上寫作的答案末尾按印。

  此舉被稱爲“打印”或“蓋戳”,閱卷人可由此知曉考生答題的快慢,如果未寫一字便已經打印,那麼後面的答案寫得再好,都會有請鄰桌考生代答的嫌疑。

  而孔昭易的座位比較靠前,因此,當孔昭易將第一份答卷擺放整齊後,學署教官便來到了孔昭易身前,用印章在孔昭易的試卷上蓋了個戳。

  見着學署教官離去,孔昭易這才如釋重負地吐了口氣。

  而在另一邊,一些還在打草稿的考生看着空白卷子上的大戳欲哭無淚,悔恨不已,恨不得扇自己幾巴掌。

  恐怕有人會想,爲什麼考生一定要打草稿而不是直接在答卷上作答呢?

  這是因爲考生答卷時被要求正式的試卷和草稿都要寫,文字也必須相符,叫作“真草俱全”,這一點和現代很不同。每場考試當天下午交卷時,試卷和草稿都一同上交,並且考卷上的考生姓名要彌封起來。而之所以提交草稿紙,是爲了避免借於他人,同時也可以作爲審查答案時的參考。

  並且由於答卷只有一份,再加上若是在答卷上多次塗改就有可能直接被黜落,就算成功到達閱卷人手中,成績也會特別低,因此,根本就沒幾個考生敢於直接在答卷上作答。

  孔昭易沒心思關心這些倒黴蛋,而是繼續將心神投入了草稿的修改之中,沒多久,疏漏都被改了過來,孔昭易便擡筆謄寫文章——說以學而深,即可決其朋之有矣……

  到了巳時第二道試題五言六韻試帖詩的要求便開始在考場中展出——“‘卓犖觀羣書’,得書字”,這一題是沒有已冠和未冠區別的。

  孔昭易琢磨了半個時辰後也終於整出了一首令他滿意的試帖詩,雖然沒能像其他文抄公搞出名流千古的佳作,但是卻勝在四平八穩,應付一場縣試完全是夠了。孔昭易確定這篇把手字的試貼詩語句通順、格式完整、沒有違規字眼後,他就用楷書謄寫到了考卷上。

  而後,孔昭易便靜坐在座位上打起了瞌睡,畢竟這考卷也不是什麼時候都能交的,他最起碼得熬到下午才能交卷!

  午時一過,數名衙役便高聲大喊:“未時到!考生可前往中廳大堂繳卷!”

  聽見這話,在考房中喫飽喝足、閒坐得無聊的孔昭易便將東西收拾好,拿起草稿和考卷走出考房準備交卷。

  雖然孔昭易是要在這場縣試中走後門,但他並不需要搞和光同塵那一套——故意藏在交卷人羣高峯期時交卷,裝低調和平庸。

  畢竟這種名不見經傳的人突然獲得成功纔可疑,容易招人非議,而孔昭易他早已因上海一事在青浦縣內成爲了名人,此時的高調,只是適當其時地推一把,成功的人不斷地獲得成功,這纔是人心中最爲認同的觀念……

  考生直愣愣地將考卷放到主考官劉郇膏面前,劉知縣看後大喫一驚,與考生在大庭廣衆之下談笑風生,獲得劉郇膏的青睞並當場被取中……

  這一劇情只存在於話本小說的考試劇情裏和窮苦考生的白日夢中,因爲考卷根本就不是直接交給主考官,並且在考試結束所有考卷都收齊前,主考官也會因避嫌而不會去翻看考卷。

  孔昭易拿着東西在中廳大堂裏的繳卷處止步,受卷官拿着孔昭易的考卷仔細檢查了一番,確定孔昭易的考卷沒有污損、添注塗改符合規定,在他再次覈對了孔昭易的身份之後,受卷官纔將試卷給彌封好,而孔昭易也也才能向中廳大堂內走去。

  此時,按照慣例,穩坐中堂內的劉郇膏才站起身來,來到孔昭易面前,神情和藹地和孔昭易說道:“考生,你覺得考題如何,又考得怎麼樣啊?”

  孔昭易見狀,帶着些許的緊張,連忙向劉郇膏行禮,然後恭敬地回答道:“稟大老爺!小民覺得考題非常巧妙,意蘊深藏,讓小民對聖人之言有了更深的領悟,小民收穫很大……”

  “嗯!很好……”

  劉郇膏點了點頭,又與孔昭易不鹹不淡地聊了幾句,點到爲止,既彰顯了劉郇膏劉知縣對廣大讀書人的重視,也表明了其公正的態度。

  至於周圍的一羣觀衆信不信這麼回事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態度,是程序,嚴謹周全,不給別人留下話柄。

  孔昭易與劉郇膏交談一番後便來到了大院之中,沒能離開考場,這多少讓孔昭易有些失落,他原本還想以遙遙領先的答卷出場速度再賺點名望,沒想到被攔在了這裏,無奈的孔昭易只能靠在圍牆上假寐。

  而隨着孔昭易的交卷,一羣正在檢查答案的考生和被試題打擊得自閉的考生也加快了速度。

  大約兩刻鐘後,門口便聚集了五十名考生。

  在一衆考生的希冀目光之中,劉郇膏從中廳大堂緩步走來,朝着衆人溫和地笑了笑,親自取下大門上的封印大門。

  “放頭牌!”

  在衙役的高聲喊叫之中,大門被緩緩打開了,門外門內皆是一片熱鬧,門外考生的奴僕與親長翹首以盼地看着龍門,希望能夠看到心中的那人,而門內的一衆考生則是在這一聲號令之下,朝着敞開的大門蜂擁而出。

  “門開了!!門開了!!”

  “出來了!出來了!!有人出來了!!”

  “是誰?!是誰?!”

  “別擠了!!!”

  “他孃的!誰把我的鞋踩了!我的鞋!我的鞋!別踩了!救命……”

  ……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